花花绿绿的壹仟元、百元、拾元、五元、壹元……近日,一大批二战时期的“日本军票”在福建长乐被发现,是由长乐收藏家林英志旅居意大利期间征集到的。这批藏品为研究二战历史增添了又一批日寇罪证史料。
二战日军使用的军票。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蒋滨建对这些收藏品进行了整理与解读。这些藏品包括日本在伪“满洲国”、我国台湾省、朝鲜国发行的货币,日本侵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大洋洲使用的军票。其中,当年日本在台湾发行的四期流通货币面值分别有壹仟元、百元、拾元、五元、壹元。日本战败后,台湾省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比较晚,这些货币和军票大部分被已收回,留存比较少。当年日本在朝鲜国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也有银币、金币);日本将东南亚及南亚占领区划分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和大洋洲五个区域,在这些区域发行的军票全是英文印刷,相应代号的首字母分别为“S”、“M”、“P”、“B”、“O”。军票正面底部却印有中文“大日本帝国政府”和中文“大藏大臣”篆文印章,纸币图案多为热带丛林、水果、庙宇、椰树、佛像、纪念碑和爪哇人舞蹈图,这些军票又被称为“外币军票”,又分为币券、镑券、盾券、元券、先令券、卢比券和比索券。
日本“军票”全称是“军用手票”,最初叫做“军用切符”,是日本为进行对外战争而发行、在日军占领地区强制流通使用的一种代用货币。日军最早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使用。“二战”时期,日军在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等地的占领区用“大日本帝国政府”名义疯狂发行军票,逼令被占领地居民按照军票与当地货币面值面值1:1兑换,连各地的硬币都换成纸质辅币,然后将金属硬币运回日本制造枪弹等杀人武器。
蒋滨建介绍说,日本为解决“二战”巨大的军费开支,推行军票制疯狂掠夺,军队到哪里,军票就用到哪里。“刺刀加纸条”强制购物,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所发行军票券种繁多,发行数额也特别巨大,总金额高达7.0973亿日元;日军占领后马来亚市面上原本仅有2亿元货币,军用票发行量高达80亿元之巨,这些军票拿在手里就跟废纸一样,当地银行和钱庄都不认,甚至连日本侨民也不要。(吴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