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婆婆和姐姐雅凤在帮妹妹珍珠梳“妈祖髻”。
盼郎归
补渔网
晒海带
吴雅凤和吴珍珠是莆田湄洲岛上土生土长的一对姐妹花,从小就跟随母亲在家晒鱼补网,她们看着母亲每天都将长发梳得像船帆一样好看,于是就对“帆船头”(又称“妈祖髻”)产生了浓厚兴趣。
长大后,姐妹俩双双被安排在湄洲岛一家大酒店从事接待工作。她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岛上“妈祖髻”装饰的女人渐渐少了,湄洲岛已失去其特有的个性。有一次,酒店策划了一个大型活动,需要数十个“妈祖髻”打扮的湄洲女,可是搜罗了全岛,找不到几个会梳“妈祖髻”的阿婆,梳妆工艺已几近失传。这一现象触动了深爱着这片热土的姐妹俩,于是她们在湄洲岛管委会和酒店管理层的支持下,虚心向当地文化人和民间老艺人学习,毅然承担起了传承和传播“妈祖髻”文化的责任。今年5月份,酒店经过数月的培训和准备,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改制为摄影主题酒店,并进行了“妈祖髻”、妈祖服饰、传统礼仪和湄洲小吃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文化的恢复工作。
“‘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保平安。’这是对我们湄洲女典型装扮的生动描述。”雅凤向游客介绍说,“自古湄洲岛的风俗都是男人出海捕鱼,女人在家料理家务,所以为了祈祷妈祖保佑出海的亲人平安归来,在家守候的女人就会梳起‘妈祖髻’,希望得到妈祖的庇护,祝福亲人一帆风顺、平安归来。”
从头顶到后脑勺竖着一片扁扁的、船帆似的发髻,这就是“妈祖髻”的整体发型。整个发型全部由真头发梳成,用夹子别起来,船帆状发髻左右两边各别一根波浪形的发卡,代表船上摇橹的船桨;头顶上盘一个圆圆的发髻,代表船上的舵;一根红头绳盘在发髻里,代表船上缆绳;一根银钗横向穿过发髻,代表船上的锚;所有要件组合在一起则代表整艘船,寓意一帆风顺。可见小小的一个“妈祖髻”却承载了千年历史的妈祖文化和湄洲女的万千情感。
如今,姐妹俩每天都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妈祖文化和湄洲岛丰富的摄影旅游资源。岛上越来越多的湄洲女也开始梳着“妈祖髻”,穿着湄洲岛特色服装,出现在日常生活之中。短短3个月时间,该酒店就有全国各地近20家摄影美术协会前来挂牌设立创作基地,游客纷至沓来,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王福平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