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智囊称改革遇阻:金融工作会议到现在也没召开

21世纪经济报道

专访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 基础性改革亟待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提出以来,就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高频词”。今年以来,随着权威人士的文章和访谈陆续发布,以及相关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的召开,改革的“路线图”已经越来越清晰。

本报记者 刘东 实习记者 李璇 上海报道

7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部署。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他也出席了7月8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

他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所提出的新思路,一定程度上是回应上半年改革所遇到的挑战。他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基础性改革还未得到推进,在未来的改革中,需要关注改革推进力度的问题。

处理好供给、需求和预期管理三者的关系

《21世纪》:有观点认为,7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法有一些微调,透露出一些新信号和新思路,对此你如何看?

祝宝良:从这次会议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也就是“三去一降一补”,最后还是要落在改革上,而且是基础性改革,还有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比如“放管服”,这个大家没有什么疑问。

比如,国企和金融方面的基础性改革,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改革不能走到计划经济的老路子上,大家一般都会认为去产能去库存要用一些计划手段,要用政府干预,但是我们强调还是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次会议提出的思路其实以前都有,只是外界理解有问题,一说到改革很容易带有一些计划经济的色彩,比如搞产业政策,行政手段也要强化,这个不正确的,改革还是应该要以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供给侧、需求侧和预期管理三者的关系?

祝宝良:以前大家好像把供给端和需求端给对立起来了,现在要改正,只搞供给管理不搞需求管理,肯定是不对的。需求端的改革能够为供给侧的改革营造一个环境,如果理解成搞计划经济,或者理解成供给侧改革改不动了就搞扩张,这是错误的,不能将两者对立。

去年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以后,一直在强调推进改革,但要将供给侧和需求侧放在一起理解,不是说供给侧改革就不需要扩需求了。

在改革的过程中,传统产业要淘汰,新产业要起来,经济增速可能会有一些短期下滑。在这个时候需求端一定要发力,包括需要一些市场化改革和货币政策的支持,比如债转股等等。所以五大任务其实供给端和需求端都涉及到了。

强调管理好预期,我认为还是主要是三方面内容,一是政策要稳定,二是要靠改革,三是有问题大家可以讨论,然后去改善。我们说的预期,就是要把问题说清楚,如果还有问题大家可以去讨论,把预期基本稳定下来。预期管理可以为供给和需求端的改革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陈健]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