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警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太快并不都是好事

界面新闻

据界面新闻7月22日报道,汇丰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等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称,在富起来之前,中国是不是拥有太多的办公室、餐馆和酒店了?

在周四发布的《中国的新挑战:服务业发展越快,生产率增长越慢》 (China's new challenge: Faster services expansion, slower productivity growth)一文中,分析师们指出,近期服务业的繁荣虽然成功防止了中国经济硬着陆,并在过去三年内将失业率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但该产业太繁荣或许并不都是好事。

分析师称,鉴于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4%,中国现在就向服务业带动的增长模式转变还为时过早,因为从中期来看,服务业的增长或将导致中国经济生产率的下降。

汇丰报告认为,中国服务业太繁荣并不都是好事

“近几年,服务业的扩张步伐非常强劲,而工业的增长却逐渐失去动能。这有助于减轻整体经济放缓带来的冲击,但这种‘再平衡’同样意味着,劳动力集中的服务业正在替代制造业,成为吸收农民工的主要行业。

由于这些低端服务业岗位的生产率水平还不及制造业的一半,因此,农民工进城务工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将开始放缓,一旦这种趋势确立,将给中长期的增长前景蒙上阴影。”

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服务业贡献了实际GDP增速的51.9%,而工业贡献了40.7%。服务业的扩张意味着中国的增长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虽然房地产、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可提供较高的生产率,但农民工更趋向于集中在零售、交通和物流等低端服务业,这将拉低中国经济整体人均产出的平均值,因为中国服务业的生产率水平只有工业的80%。

报告还指出:

“经济理论和经验证据都认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sation)过早到来可能对经济造成破坏。它会堵塞生产率增长的渠道,从而降低经济潜在增速,以及赶上发达经济体的可能性。

“从一些拉美国家的经验来看,缺乏足够的投资,倾向于专攻短期而非长期的比较优势,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常犯的错误。这种发展策略会导致工业发展不充分,减缓生产率的增长。鉴于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4%,我们认为,现在就向服务业拉动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时过早。”

“随着制造业的增长动能减弱(制造业投资的同比增速已从今年1月的7.5%降至5月的1.3%),中国面临着更多更好工作岗位被生产率更低的岗位替代的危险。”

“这种‘再平衡’过程中的效率损失可能会非常大。2012年至2015年间,制造业农民工的总人数减少了近700万,而三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和物流业)的人数却增加了500万。”

“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制造业每个工人的产出比在三大服务业工作的工人要多出4.5万元。因此如果所有这500万人都在制造业而非服务业工作,那么2015年中国的总产出将增加2250亿元,约占年GDP的0.3%。”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提早向服务业转变,是因为制造业债务过高、产能过剩。中国的债务占GDP比已经超过了280%,而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工业和制造业。

另外,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对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需求减弱,也造成了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为了削减产能,中国不得不减少这些部门的工人数量。

对此,汇丰建议中国应当在制造业和工业领域进行更多有针对性的、能创造经济价值的投资。

[责任编辑:陈健]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