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站7月15日刊登题为《曹操:我在中国影视剧中扮演外国人》一文。这位中国名为曹操,在美中之间来回跑,以中国为家已有近20年时间的演员乔纳森·科斯-瑞德讲述了自己在中国拍戏的故事。
他早期的角色往往反映出中国人对西方人的刻板印象。他很少演坏人,而是演一些“傻乎乎的家伙”,坏人大多由日本演员来演。在他看来,大部分中外合拍片都以失败告终,而原因,中方的混乱和好莱坞的傲慢各占一半。但如今,中国的制作方撒的钱太多,中国观众的消费能力太大,实在不容忽视,任何从好莱坞到中国拓展的人——无论是制片人、演员还是摄影师——都必须学会如何遵守中国的游戏规则。
乔纳森·科斯-瑞德
文章摘编如下:
每一个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故事”。乔纳森·科斯-瑞德(Jonathan Kos-Read)的这种故事比常人更多。其中一个是:不久前,这位现年43岁的美国演员接到一个电话,希望他参演《叶问3》。这个系列是关于李小龙的师父叶问的传记片。角色很小,但他的经纪人给他谈了一个在他看来高得“令人发指”的报酬,制片方同意了。科斯非常激动,直到读了剧本后,发现剧中还有一个需要外国演员出演的角色——一个更大更好的角色,是一个名叫弗兰克的黑帮人物。
这有点让人烦。科斯-瑞德在中国的名字叫“曹操”,自1999年开始当演员以来,他已经出演了大约100部影视作品,如今他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外国演员。他在中国大陆是名人,演艺生涯稳步上升。去年12月,他出现在动作片《寻龙诀》中,那是中国迄今为止历史票房第五高的电影。科斯-瑞德想知道,导演不找他演这个弗兰克,那会找谁呢?
科斯-瑞德在寻龙诀中的角色
科斯-瑞德在焦虑不安中给这部影片的选角导演发了一些短信,但没有收到回复。“我当时感觉受到了威胁,”不久前,他半真半假地对我说道。几天后,他登上从北京飞往上海的班机,前去拍摄。到达片场之后,这个谜底几乎立刻就解开了:前重量级拳王迈克·泰森(Mike Tyson)无精打采地坐在凳子上,旁边乱哄哄地围着一圈人。这名退役拳击选手被选中——或许是受误导——接演弗兰克这个角色。(《村声》杂志后来说泰森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令人遗憾地平庸”。)
《叶问3》在中国的票房总收入达到1.15亿美元,多半来自上映的那个周末。中国繁荣的电影市场去年增长了近50%,明年有望超过北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如今,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在大片开拍之前都要先问“它在中国会有怎样的表现”,不然不会绿灯放行。回报太丰厚了。比如,《速度与激情7》在中国赚了3.9亿美元,高于它在美国的票房,一度成为中国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
就在好莱坞开始打开这个市场之时,中国电影也开始繁荣起来。近些年,中国的电影公司开始从宣传鼓动类影片(这类片子曾主导数代中国影坛)转向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吸引观众的类型:动作片、冒险片和喜剧片。今年2月,科幻喜剧片《美人鱼》在上映12天后成为中国历史票房最高的影片,超过4.3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选择去电影院购票观看专门为他们制作的电影,比如《叶问》系列,而不是那些一味讨好或教育他们的影片。在这种影片中,科斯-瑞德终于有机会去表演,而不是作为西方专横霸道形象的替代品。如果好莱坞的电影公司真的想知道如何在中国取得成功,那么科斯-瑞德的经历意外地成了一种指南。
今年1月,纽约时报作者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科斯-瑞德碰头,跟他一起去义乌。义乌是浙江省的一个贸易城市,距离上海165英里。我们从那里坐车去横店影视城,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片场,他在那里拍摄一部新电视剧。
科斯-瑞德显得很疲惫。几天前他刚从旧金山湾区飞到中国,他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住在那里。这位演员现在在美中之间来回跑,他以中国为家已有近20年时间。科斯-瑞德有着卷曲的棕色头发,夹杂着灰须的浓密胡子,以及一张上镜的宽脸。
乔纳森·科斯-瑞德试穿《再见霹雳》的戏服
在两小时的飞行中,科斯-瑞德喝了几罐燕京啤酒,谈起他在去年上映的影片《寻龙诀》中的角色。他在片中饰演一位邪教领袖的律师。在第一幕之后,他变成了僵尸。到目前为止,那部电影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项目,合作的明星也是最大牌的。从量级上说,那部影片提高了他在中国本就很高的知名度。飞机上的一位乘务员认出了他,知道他参演了那部影片(相比之下,在加利福尼亚州,几乎没人认识他——除了在唐人街)。科斯-瑞德很高兴有机会参演这样一部大片,不过他对自己的表演感到失望,他认为自己的表演差强人意,算不上精彩。“在很多电视剧中,你真的只用说台词就好了。但是在一部大片中,你真的得很棒才行,”他对我说道。“我第一次参演大片,就进入了大联盟,而且还打出了一垒打。”
不过,科斯-瑞德熬了很长时间,才得以参演中国最重要的一部大片。他在加州托兰斯长大,上的是艺术高中,他在那里迷上了表演。后来他在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和分子生物学。他还选修了中文,并且下定决心掌握这门语言。1997年他搬到北京,开始漂泊,有一段时间住在学生宿舍里,有三个月时间强迫自己只说中文。“和其他人一样,我来了后闲混了两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做过许多尝试,全都失败了,”他说道。“还教过英语。”
到中国之后不久,他开始跟一个叫李之茵的中国女人约会,当时她在大学里学金融,后来成了他的妻子。在他们刚开始约会时,有一次他随手拿起一本以英文出版的活动信息类杂志,看到一则某中国电影寻找外国演员的广告。科斯-瑞德从未失去对表演的热爱,他觉得在中国表演应该挺有趣的。他去面试,得到了那个角色,三个月的报酬大约是400美元。那部电影名叫《没事找事》,科斯-瑞德在片中饰演一名美国纪录片导演,跟拍一群幻想破灭的放荡不羁的文化人。他说,制片方两年后才给他报酬。不过,那部电影杀青两周后,他在一部中国的连续剧中得到一份三个月的工作。
当时,中国只有少量外国演员,科斯-瑞德很快意识到,对片方来说,难得的是他身上结合了好几种品质。他普通话说得很好,演得也不错,长相符合很多中国人心目中典型美国人的样子:六英尺高,方下巴,蓝眼睛。他能以这个行业为生,但早期的角色都不太好。在他事业的那个阶段,大部分中国电影制作人对外国人和外国文化的了解依然很有限,他早期的角色往往反映出中国人对西方人的刻板印象。他很少演坏人,因为在中国电影中美国人很少是坏人(坏人大多是由一群在中国工作的悲催的日本演员来演)。相反,科斯-瑞德经常饰演“傻乎乎的家伙”(他的原话)。他最常演的是爱上中国美女的傲慢的外国商人,但最后都是被甩,因为女方必然会做出正义的选择,与中国的求婚者在一起。有时他饰演主角的外国朋友,他的出现只是为了让主角显得更高大上;科斯-瑞德还饰演另一个老套的角色,他称之为“傻子”,也就是傲慢的西方人,到影片末尾,这个角色对中国的鄙视会转化为敬佩。
科斯-瑞德在纽约大学学中文时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很多学外语的学生都这样做。曹操这个名字来自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军事家,他也是中国很受推崇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里的一个中心人物。和亚瑟王或戴维·克罗克特一样,曹操既存在于现实中,也存在于小说中,以至于关于他的现实和虚构交织在了一起,难以分清。科斯-瑞德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很好记,而且他喜欢曹操的聪明和自立。这个决定在多年后会被证明相当明智。在中国观众看来,它表明,这个美国人虽然在电影电视中饰演愚钝的角色,但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