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红包建立师生沟通新渠道
深读:您曾在课间掏出手机用微信给学生发红包?是出于什么考虑?
邹振东:那是2015年春季开学,我上全校通识课《影像的世界》。那一年春晚刚刚搞微信摇红包,这种形式挺火的。
我的学生两百多人,我建议大家建一个群,为了大家习惯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我在课间发了一个红包,20块钱,分成两百多个包发出去。
结果大家纷纷冒出来,一点点钱,兴奋得不得了。这样的微信群,成了我和学生另一个沟通的渠道。我经常在微信群里做“民调”,比如要不要请那个嘉宾,下节课讲什么主题,如果有很多同学呼应,我就“顺从民意”。
除了这种微信上的红包,还给学生发过实体的红包。
深读:实体的红包是怎么回事儿?
邹振东:2016年春季开学得早,我的《媒体第一课》开课时,元宵还没有过。中国的传统,元宵没有过,就还在过节。
我知道学生还沉浸在与亲人离别的伤感中,这一节课的主题是节庆传播,我特地系着红围巾上课。下课后,我说:“老师用自己的钱,给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红包,钱不多,只有一块钱,我想用这种方式,让同学体验节庆传播的特点与价值。祝大家新年好彩头!不想领的,可以离开教室。”
没想到,200多名学生排着队,领我这个微不足道的一块钱红包。好多学生,还拍照发微信圈。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无所不在,传播无所不在!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动作,也要花不少心思。买红包时,因为春节过了,大学附近很多便利店都没有红包袋了,为了兑200多个一块钱,我坚持要纸币,但好多银行不愿换,或只有硬币。
哪怕是增加一点传播效果,你就会多花很多时间精力,但最后的效果一定是值得的。这两百多名学生,未来会得到无数的红包,但10年、20年后,一定会记得在一堂课里老师发的一块钱红包,并且记得那一堂课讲的是节庆传播。
网红段子告诫学生要有所坚守
深读:“不要随便叫陌生男人老公,不论他多有名有钱”这句话是什么触及而生?教学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吗?
邹振东:我没有遇到这样的学生。这只是一种社会现象。这句话在我的演讲中,只是一百句话中的一句话,而且是举例的一句话,并不是演讲的主旨。我用这句话,只是想告诉我的学生,必须有所坚守。它和性别无关,也和贫富无关。
深读:“在大学,100个人中,99个人都是抬头看天空的人,难得有一个人低头看地下,这个人是出类拔萃的人。一旦毕业出了校门,99个人都是低头看地下,难得有一个人抬头看天空,他不是疯子,就是出类拔萃的人。”这段话是从您创作过的歌词《仰望星空》中获得的灵感吗?
邹振东:“百分之一的理论”是我上世纪就总结出来的。几乎我所有的前同事,都知道我这个理论。我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原来的部下。当时作为厦门卫视的创台总监,我招聘了一大批年轻人,我最担心他们被现实的残酷或诱惑打败。
2004年,我用百分之一理论,写了《仰望星空》的歌词:“我相信有一双手/把我轻轻牵到你的跟前/我相信有一根线/将梦想与现实相连/我相信有一种缘/会把所有的偶然都实现/我相信就是这一天/命运开始改变/这一天/我开始仰望星空/发现/星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
试图说服我的同事,与我一起,张开双臂,飞的更高,看的更远。这首歌后来被张杰演唱,成为了厦门卫视的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