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博会13日开幕 成两岸“智能制造”风向标(组图)

新华网[责任编辑:黄如萍]

现场展示的仿“钢铁侠”机器人

新华网厦门4月12日电(刘默涵)有着超长“手臂”的机器人,用灵巧的“手指”熟练地拿起一个个零件,精准地送到机床上……今天,来自境内外近百家著名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厂商汇聚2016厦门工博会,展示业内高新技术和前沿产品。

在人口老龄化、全球生产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下,机器人作为提高生产与服务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智能工具正成为市场宠儿。近年来,中国成为目前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海峡两岸工业制造领域最专业的展会之一,厦门工博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云集于此,并逐渐发展成为两岸“智能制造”风向标。

工博会引领产业升级风向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为2.2万余台,同比增长30%左右。中国市场的高成长性,让世界企业都将目光聚焦于此。

厦门工博会前身是台交会,至今已连续举办20年。作为海峡两岸在工业制造领域最专业的展会之一,工博会顺应时代需求,设立了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展区。今年的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展吸区引了微柏工业机器人、明鑫、微亚、奥泰科等近百家境内外著名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厂商。

这些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境内外地区的工业制造业领域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展商都非常看重这个展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不少企业还租下近千平方米的展位,以期系统地展示产品与技术。

在微柏工业机器人展区,一款名为“金刚”的机器人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做着转动、摆动等演示。这一款机器人是微柏机器人的代表作之一,它工作领域涉及焊接、搬运、喷涂及配合注塑机、数控床等的上下料工作,码垛搬运,产品打磨、抛光等。

据介绍,今年已是微柏公司第二次参与工博会机器人展。此次参展,企业除了想通过这一平台展示一下企业实力,也想通过这个窗口,看看世界前沿的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

带着这种想法参展的企业还有不少。台资企业东震高松(厦门)机械有限公司一名林姓负责人表示,机器人代替人工成为全球需求趋势,企业希望紧跟时代脉搏,而厦门工博会就具备一定的业界前瞻性,此次参会希望在工博会上找到下一个产业发力点。

两岸携手可赚世界的钱

2001年,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罗家怀第一次来厦门参加台交会,除了参加经贸论坛等活动外,逛展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今年的展会上,罗家怀看到了大陆工业机器人近年来的追赶步伐,尤其是在工业设计与工业制造领域已有领先台湾企业的趋势。

“今年工博会,大陆参展商技术与设备工业化水平更高了。”罗家怀对此印象深刻。他从中也看到了两岸融合的新切入点。“虚实结合,才是真正的工业4.0精髓。”他说,台湾企业因为在智能制造上发力早于大陆企业,在智能化软件的研发与运用上更具心得。

“大陆地区的企业要追赶世界步伐,不妨与台湾企业携手,补足软件上的不足。” 罗家怀建议两岸的企业利用工博会等各种平台,携手赚世界的钱。

台湾友嘉实业集团总裁朱志洋和罗家怀有着相同的理念。这位被业界称为“工具机械界收购大王”的台湾企业家,在过去收购了50多家国际高端的数控机床企业,先后入主了美国MAG、日本池贝等龙头机床企业。近年来,该集团不断通过并购的方式,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领域发力。

在朱志洋看来,台湾因为腹地狭窄、市场小,反而锻炼出擅长国际行销的本领。而台湾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也比大陆走得早,这些优势都是大陆企业可以学习的地方。

不过,朱志洋也坦承,大陆这几年因为政策的支持,市场空间和制造成本等方面具有后发优势。

“这几年,世界500强在大陆的投资带动大陆产业升级,每天都有更新设备的需求,这为机械产业创造了很大的商机。”他建议,两岸应该结盟起来,大陆企业利用台湾在行销、品牌、渠道、技术上的优势进行产业升级,台湾企业利用国内庞大的市场、制造成本的优势进行壮大,“两岸的优势互补,可以创造1+1〉3的效果。”朱志洋说。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