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玟获得冠军,也宣告了第四季《我是歌手》的终结。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是歌手各回各家,歌迷各找各妈了,演出都已经散场了,还有什么可以围观的?但节目虽然已经落幕了,围绕着总决赛时的跑调、黑幕质疑等等话题,却依然硝烟弥漫。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恰恰也说明《我是歌手》这个节目的成功之处。一个娱乐真人秀节目,如果没有话题的发酵,如果没有被冠上各种阴谋论,那么它离死也就不远了。
关于决赛“天王之战”的争议焦点,主要有两处。一是摇滚群星帮唱老狼时,所发生的大面积跑调现象。二是容祖儿在首轮发挥稳定的情况下,却惨遭淘汰出局。两者看起来彼此没有关系,但因为其影响到了赛制的结果,所以自然就被联系到了一起。
黑幕不黑幕的,旁观者议论得再怎么起劲,说到底也不过是猜测,甚至臆断。而比起看热闹更高级的,还有看门道。其实,无论是摇滚老炮儿的跑调,还是容祖儿及林子祥等香港歌手的现场稳定发挥,都不是偶发性的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则是中国内地流行乐和香港流行乐,在两种不同体系下碰撞的结果。
虽然跑调的是有些摇滚老炮儿,但这个责任不应该仅仅是某些摇滚歌手来承担。几十年商演假唱的传统,电视节目为播出效果而大量的修音,歌手忙于走穴接活而疏于训练,专业技术团队无法做到分工明确,音乐人光凭着灵气和天赋写歌,演艺合约的随意性等多方元素的汇总,最终也决定了《我是歌手》里摇滚老炮儿会大面积跑调。也不要用当晚演出舞台环境的音响、返听等原因作为借口,同一批歌手换一个舞台,难保不会比决赛那天的表现更好。
而林子祥和容祖儿的发挥,则从另一个角度驳斥了硬件影响跑调的说法。要知道当晚作为李克勤帮唱嘉宾出现的林子祥,都快是接近70岁的老人,但翻看他的履历,从入行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今年,一直没有间断过录制唱片和进行演唱会。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林子祥老当益壮的发挥,并不仅仅因为他天赋高,或者有什么独家的秘方,唯一的解释,就在于常年的舞台实践,通过一次次的现场真唱,以及整个大环境的技术支持,从而保证了歌手水平的不断提升,并且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线上。
容祖儿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时至今日,这位香港歌后留给中国内地歌迷的印象,依然还是只会唱口水歌,并且把容祖儿的唱跳曲风,甚至她的成名之路,都归结于香港乐坛的商业化运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正是商业化的唯利是图,反而因为市场的反限制,要求合约严谨化。这种限制和严谨,其实无形中就会给艺人形成一种压力,并让压力成为一种动力,而不是在放任自流中,任意作践自己的才华空留去。
从容祖儿扎实的舞台表现来看,曾经被百般诟病的流行音乐商业化运作,实际上才是保证这个行业体系良性运转的润滑剂。也不用拿情怀说事,对合约同样严谨,对音乐人同样有限制的欧美唱片工业,照样也不影响长年累月地出现情怀的作品和大师级别的音乐人。
第四季《我是歌手》终归还是结束了,后续的事件再发酵一段时间,也会很快烟消云散。接下来值得期待的,依然还是新一季的《我是歌手》。而从总导演洪涛透露力邀林俊杰的消息来看,来年的《我是歌手》开始进一步进入议事日程。
以今年《我是歌手》决赛帮帮唱的阵容来预测,甚至可以想象一下未来有国际歌手加入节目的场面。而不管受到什么争议,《我是歌手》确实在一定层面,已经取代了原本央视春晚音乐节目的平台地位,既然是这样,它在未来对于真唱、不修音等技术环节的推进,也会因为自身的定义,改变中国内地乐坛的行业生态。
尚之潮 http://www.shangc.net/news/a/201604/26094_3.html#ixzz45ZNCYQ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