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全文/附图表

今日泉州网[责任编辑:卢侨生]

第三章  重点任务

围绕“十三五”发展新要求,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方整合社会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进旅游与其它行业、领域的融合发展,打造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产品体系,实施壮大产业龙头、升级旅游产品体系、打响“清新福建”品牌、拓展区域旅游协作、深化闽台旅游合作、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加快旅游改革创新、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建设旅游人才高地等任务举措,加快推动全省旅游业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做大旅游产业规模,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重点落实“六百”工程和“个十百千万”计划。力争到2020年,改造提升100家旅游景点,发展100家旅游企业,建设100个旅游设施基地,挖掘100名历史人物,推出100道福建名菜,设计100种旅游创意纪念品;全省建成厦门、福州两个国际旅游城市、10个全域旅游县(市)、100个休闲集镇、开发10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0000个具有福建特色的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研学等各类旅游产品。

第一节 壮大旅游产业龙头

通过“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培育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一、抓龙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全省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整合全省重要旅游产业资源,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组建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在全省培育发展10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企业,使之成为重大旅游项目投资经营的重要支撑。扩大旅游业融资渠道,重点突出资本运作,推动一批旅游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积极引进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引导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合作、资源整合、品牌输出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鼓励省内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到海外投资、拓展业务。到2020年,全省打造1家年营业额超过百亿的产业联盟或旅游企业集团,15家年营业额超过十亿的旅游企业。

——培育一批“互联网+旅游”领军企业。强化与在线OTA旅游企业合作,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在线旅游服务商落地福建。支持本省涉旅互联网企业发展,加大智慧旅游产业链整合力度,在政府购买服务、重点孵化项目、人才引进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闲置房产等社会资源,规范发展在线旅游租车和在线度假租赁等新业态。鼓励各类旅游市场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以旅游需求为导向的在线旅游创业创新。

——扶持一批旅游众创众筹企业。开展旅游产业众创众筹计划,鼓励开设旅游众创空间、创客基地,实施众筹旅游项目,吸引社会各界投身旅游。通过设立旅游创业投资基金、贷款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方式,促进创意成果转移转化,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培育建设“3+1”龙头产业城市。紧扣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和福州新区建设,积极推进各大中心城市旅游发展,做大总量、做强产业。力争到2020年,打造厦门、福州、泉州三大千亿级旅游产业城市,扶持南平向千亿级产业城市迈进。

二、铸链条,推进“旅游+”战略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作用和融合能力,促进“旅游+”发展,推进旅游业与农业、城镇化、工业、康养、体育、贸易等领域全面融合,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面,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

——加快旅游+农业。依托城市、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周边的传统特色农业区,大力发展多样化、个性化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为核心,促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业休闲产品开发,引导建设一批兼具科普教育、农业示范、农耕文化展示和休闲度假体验功能的休闲农庄、果园花园和农业产业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注重农业文化挖掘,加强创意农产品设计和休闲农业服务水平提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竞争力。持续推动森林人家、水乡渔村发展,积极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

——加快旅游+城镇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福州、厦门、泉州一小时环城旅游圈建设,丰富城市周边休闲产品,推出城市周边休闲自驾游线。继续推进永泰大樟溪、长泰马洋溪等城市周边休闲旅游带,推进城乡服务均等化,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旅游惠民富民。推广全域旅游相关标准,开展旅游全域化市县试点工作,积极创建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全省初步建成10个全域旅游市、县。以全域旅游县为载体,进行旅游主体功能区试点,强化产业政策落地,实现区域产业管理和考评机制突破。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依托城镇特色旅游资源,突出文化、温泉、茶艺、民俗、艺术、生态、养生、运动等个性化主题,促进旅游产业要素在城镇集聚,建设100个特色旅游休闲城镇。

专栏二:全域县、特色旅游休闲城镇建议名单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武夷山、泰宁、平潭、东山、永春、屏南、永定、连城、仙游、永泰

全域旅游试点县

(市/区)

德化、周宁、福鼎、邵武、建宁、南靖、华安、永安、建阳、城厢、尤溪等。

特色旅游休闲城镇

武夷新区岩茶小镇、泰宁古城、集美休闲小镇、闽安古镇、福鼎白茶小镇、霍童古镇、和平古镇、惠安古城、马口花田小镇、坂仔文学小镇、九峰1518阳明小镇、古田红色小镇、新泉客家美食名镇、连城培田客家文化小镇、仙游榜头红木文化镇、德化陶艺文化小镇等。

 

——推动旅游+工业。整合工业旅游示范点,纳入观光工厂范畴。对接台湾观光工厂标准,推动观光工厂标准化建设,加强工业旅游创意设计和时尚品牌塑造,重点支持晋江石狮鞋服、德化陶瓷、安溪茶叶、武夷岩茶、马尾造船、永春老醋、惠安雕艺、南安石材、仙游红木等特色工业企业建设一批观光工厂。在晋江开展工旅融合试点,打造一批富有创意并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重点培育“福建制造”旅游装备产品,提升旅游产业配套能力和水平。支持厦门、宁德、漳州、平潭等地发展邮轮游艇制造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邮轮游艇制造基地、游艇及零配件交易集散地。通过自贸试验区平台促进旅游装备出口,加大对旅游装备出口的信贷支持,鼓励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外销。

——促进旅游+康养。依托全省丰富的温泉资源,推广温泉养生文化,加强温泉旅游标准化开发,提升温泉养生旅游产品品质,打造一批闽式温泉养生示范基地,打响“闽式温泉”品牌。发挥福建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的优势,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打造一批森林康养基地。促进生态环境与养生文化的整合,培育禅修养生养老等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与传统中医药、膳食融合,挖掘南少林武术、永春白鹤拳等传统武术和畲医、畲药、畲膳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打造以中医药、膳食和中国武术为主题的健康旅游养生基地。依托福州、厦门、平潭、莆田等地医疗产业发展,引进台湾生物技术产业,深化两岸养生保健、健康照护等合作,开发高端健康体检、医学美容、养生护理、医疗保健等健康旅游项目,打造一批海峡两岸高端医疗养生度假区。结合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在厦门、龙岩、武夷新区、泰宁、东山、柘荣等地打造“候鸟”养老基地,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产品,大力发展老年旅游,建设一批养老旅游基地。

——推广旅游+体育。促进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体育示范基地建设标准,鼓励开发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野外探险、户外露营、攀岩、漂流、潜水、独木舟、皮划艇、帆板、摩托艇等山地和海洋运动旅游项目,重点建设一批体育旅游示范景区。支持武夷山、白云山、大乌山、戴云山、梅花山、冠豸山、云灵山、金铙山、柘荣鸳鸯草场等建设山地运动及户外体验基地。促进厦门五缘湾、东山马銮湾、平潭龙王头、崇武海岸等海上运动基地建设,打造厦门五缘湾游艇综合体、东山马銮湾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永安山地自行车公园等一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积极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促进赛事旅游发展,重点打造厦门国际马拉松、丹霞泰宁户外运动国际挑战赛、大武夷国际自行车拉力赛、厦金海峡横渡挑战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旅游赛事。鼓励各地依托特色旅游景区,开展屏南白水洋国际水上激流挑战赛、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邵武传统武术大赛、东山帆船帆板巡回赛、平潭国际风筝冲浪赛和国际马术竞技赛、连城国际悬崖跳水、南日岛海钓等一批特色体育赛事,打响“清新福建·运动之旅”系列品牌。开发推广全民健身旅游应用程序平台,鼓励全民参与体育旅游。

——推进旅游+贸易。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推进与台湾的投资贸易自由化,建设闽台两岸经贸合作示范区。落实平潭实验区离岛免税、离境退税政策,重点培育国际免税购物旅游综合体,争取离岛购物免税、进境口岸免税等便利政策,发展购物旅游。以厦门国际邮轮母港为平台,建设保税商品交易市场。对接台湾马祖岛发展离岛国际旅游政策,在琅岐生态旅游发展区设立口岸离境免税店和台湾小商品交易市场。

三、建集群,促进资源有效整合

通过集中优势资源、集约利用土地、驱动政策创新、集聚重点项目,在全省重点提升五大产业集聚区、培育六大新兴集聚区。

(一)提升五大产业集聚区。围绕福州、厦门、武夷山等中心城市及世界级旅游品牌建设,重点扶持发展福泉漳海丝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厦门国际旅游港旅游产业集聚区、大武夷旅游产业集聚区、福建土楼旅游产业集聚区和平潭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集聚区。

1.福泉漳海丝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加快21世纪海丝核心区建设,积极参与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树立福建海丝起点国际旅游品牌形象。整合全省海丝资源,推动福州、泉州、漳州共同打造海丝起点文化旅游区。发挥福州“三区合一”优势,重点开发船政文化、郑和下西洋史迹等,举办海丝旅游国际论坛,引领海丝区域协作,打造海丝主题休闲产品,建设海丝文化休闲与交流中心。凸显泉州多元文化优势,做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品牌影响力,通过海丝主题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海丝旅游先行示范区。整合漳州月港古码头、晏海楼、鸿渐番仔楼、漳州窑等海丝遗址,打造海丝元素滨海休闲度假产品,建设海丝旅游度假名城。

2.厦门国际旅游港旅游产业集聚区。围绕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目标,加快旅游产品国际化,着力推进岛内外旅游一体化和旅游全域化,引导建设一批高端海洋文化主题、特色精品度假等综合项目。加快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建设,丰富厦门至台港澳、日韩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邮轮航线,建设保税商品交易市场、临港邮轮旅游商业集聚区、国际邮轮旅客集散中心等。推进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国际化,打造国际性旅游综合服务港和贸易枢纽。

3.大武夷旅游产业集聚区。发挥武夷山“双世遗”独特优势,以全景化的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集聚生态、文化、康养等要素资源,挖掘朱子文化、茶文化、闽越文化精髓,构建完善可承载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配套功能与服务体系,打造世界遗产黄金旅游区。以南平武夷新区、三明泰宁为核心,拓展旅游经济半径,带动南平、三明及宁德北部山地生态休闲旅游聚合发展。引领打造国家东部(浙皖闽赣)生态文明旅游区。

4.福建土楼旅游产业集聚区。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品牌优势,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内涵,增强客家风情体验,强化与生态观光、农业休闲、温泉康养等产品的整合,建设以土楼一体化开发为核心、环土楼休闲业态和消费集聚的文化体验核,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片。打破福建土楼开发体制机制壁垒,加快推进龙岩、漳州两地协作共建,引导永定土楼、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联合创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5.平潭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集聚区。以旅游为重要主线统筹综合实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职能,按照“生态优先、全域旅游”的原则,适度超前,先行先试,实施国家赋予的各项入境便利优惠政策,深化两岸共享共建,推行国际通行的旅游管理体制和服务标准,构建立体化的国际交通口岸,加快国际品牌的现代旅游要素和旅游装备研发制造业集聚,构建高品质的海洋旅游产品和产业体系,丰富文化体验、体育竞技、养生度假、商贸购物等功能,建设有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海洋旅游度假胜地、环海峡合作创新基地、新型自由港和国际旅游岛。

(二)培育六大新兴集聚区。加强优质资源的提升和聚合,培育湄洲妈祖文化世界旅游岛产业集聚区、环东山岛旅游产业集聚区、闽西红色旅游产业集聚区、大戴云旅游产业集聚区、宁德渔家海岸旅游产业集聚区、沙溪百里画廊旅游产业集聚区。

1.湄洲岛旅游产业集聚区。深入挖掘妈祖文化内涵,扩大湄洲妈祖国际影响力。开展湄洲岛滨海旅游提升工程,建设湄东湾滨海休闲度假区、妈祖城、鹅尾山海蚀地质公园、生态植物园国际康疗养生中心等项目,引导开发具有闽台风情、莆仙风格、渔家特色的民宿,建设国家级海岛旅游度假区。融合红木家具、莆田木雕、银饰加工等多元产业要素,发展以妈祖文化为核心、工艺产业为特色的旅游产业链,打造国家级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基地和对台文化交流重要平台。

2.环东山岛旅游产业集聚区。整合东山、云霄、诏安和常山经济开发区的旅游资源,重点开发以环东山岛的海湾、海岸为主体的滨海和海岛休闲度假、海上休闲运动产品。促进滨海旅游与温泉养生、富硒休闲农业等融合,推动健康养生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大乌山景区开发,构建以海上旅游、休闲度假和康体养生为主体的环东山岛经济区域旅游目的地。借助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和东山—金门—澎湖三岛合作论坛等平台,推动东山岛与澎湖对接合作常态化,争取扩大两岸“小三通”覆盖范围,打造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平台,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3.闽西红色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古田会议会址为龙头,带动上杭、连城、长汀、清流、宁化、清流、明溪等周边红色经典景区发展,开发红色研学旅游、青少年爱国教育冬夏令营、苏区生活体验游等深度旅游产品。整合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和梅花山、冠豸山等自然生态景区,加强红色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融合发展,建设大古田旅游区、长汀“红色小上海”等红色旅游示范区,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4.大戴云旅游产业集聚区。以戴云山脉为核心,整合泉州市德化县、永春县,福州市永泰县,莆田市仙游县,三明市尤溪县、大田县等四市六县资源,建设大戴云山旅游区,培育闽中生态休闲旅游新增长极。坚持“一县一特色”发展原则,突显德化瓷都、永春香都、永泰温泉、仙游古典工艺、尤溪理学、大田高山茶等不同主题,构建以生态旅游为基础、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建设陶瓷文化村、香道文化产业园、温泉休闲养生示范区、古典工艺美术基地、理学研学基地、高山有机茶庄园等项目和园区,实现“1+6”合作共赢,打造国家级文化体验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适时推进国家公园试点工作。

5.宁德渔家海岸旅游产业集聚区。推进宁德太姥山、嵛山岛、霞浦滩涂、三都澳海上渔排综合开发,挖掘畲族风情、渔家生活生产方式,以及闽东北木拱廊桥等人文资源,建设以渔家文化为主题特色,集滨海游憩休闲、渔家生活体验、国际滩涂摄影、海鲜珍品美食、畲族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加强滨海县市与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白水洋、白云山)、杨家溪、支提山等有效联动,形成福建东北部山海一体休闲旅游度假区,把宁德打造成为新的世界级旅游名片和重要旅游窗口。

6.沙溪百里画廊旅游产业集聚区。以三明沙溪流域为纽带,促进三明市区、永安、沙县等市县同城化,围绕百里沙溪景观轴,永安生态旅游区、三元森林度假区、梅沙休闲养生区“一轴三区”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旅游、康体养生、乡村休闲、水上游乐、文化体验等新兴业态产品建设。重点开发提升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永安桃源洞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竹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三元格氏栲森林度假区、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沙县淘金山旅游度假区等支撑项目,塑造“中国绿都,闽源画廊”品牌形象,打造清新福建旅游新地标。

第二节  升级旅游产品体系

对接旅游市场,引领消费热点,以打造清新海丝度假、清新生态体验、清新生活休闲三类品牌产品为重点,创新发展乡村、文化、红色、邮轮游艇、研学五类旅游业态产品,整合提升精品邮轮线、最美高铁线、黄金自驾游线等,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实施旅游景区创新提升工程,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

一、重点打造三大品牌产品

——清新海丝度假产品。加速海洋旅游资源整合,大力弘扬海丝文化,着力打造一批海丝旅游精品。积极推进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心、海丝文化体验园(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海丝世博城、海丝古沉船博物馆等重大建设项目,打造海丝文化引领性产品。加快滨海旅游综合项目建设,完善景区休闲设施,提升旅游度假功能,开发海上低空娱乐等个性化滨海项目,加快建设霞浦世界滩涂摄影基地,打造坛南湾、三都澳、晋江围头湾、环崇武古城、漳浦翡翠湾、东冲半岛、莆田平海湾等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打造一批滨海旅游精品度假区。全面提升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推进平潭国际旅游岛、东山岛、琅岐岛建设,促进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打造一批主题度假海岛,加快滨海旅游向海洋旅游推进。

——清新生态体验产品。充分利用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等生态优势资源,引导发展康养、运动、观鸟等特色旅游项目,优化景区休闲度假功能。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体系建设,力争建成3~5家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展“生态旅游品牌县”创建行动,引导国家级、省级生态市、县(市、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县,促进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

 

专栏三:生态旅游品牌县建议名单

泰宁、屏南、永定、惠安、东山、永泰、邵武、同安、德化、安溪、周宁、政和、顺昌、宁化、明溪、长泰、平和、连城、上杭、长汀、永春、仙游等

——清新生活休闲产品。加强福建土楼、平潭石厝、三明土堡、闽南红砖民居等特色闽式建筑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融合闽都文化、客家文化、莆仙文化、闽南文化、畲族文化等地域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体验、乡村度假、民宿休闲等旅游产品,建成一批特色民俗体验旅游区。引导武夷山、安溪、福鼎等名茶产地发展茶文化主题休闲旅游,开发茶膳、茶艺、茶叶伴手礼等茶文化体验主题产品,打造一批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结合海洋牧场建设,重点支持宁德霞浦和三都澳、福州罗源、莆田南日岛、漳州东山、泉州惠屿岛等打造渔家海岸,增加渔文化休闲与特色体验,发展渔事体验旅游产品。以大戴云旅游区为试点,促进茶、木、泉、瓷、香等工艺产业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建设生活体验型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创新发展五类业态产品

——深度发展乡村旅游。科学规划和引导全省乡村旅游发展,重点依托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持续推进“百镇千村”建设工程。保持特色乡村传统风貌,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在全省建设1000个要素齐全、业态丰富的乡村旅游点。对接全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活动,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推出一批乡村旅游模范村和模范户、金牌农家乐和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以永泰嵩口古镇建设为示范,在全省扶持建设一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和闽台标准互认工作,对接台湾经验和模式,融入全省乡村旅游体系建设。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加大对福鼎赤溪村、寿宁下党村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扶持力度,形成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整村扶贫试点与示范。

——重点突破文化旅游。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八大示范工程。引导旅游中心城市、5A级旅游景区开发文化体验和演艺产品,形成一批制作精良、文化深厚、大众青睐的旅游演艺精品。推动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保生大帝文化和漳平祖师爷文化等保护性开发,依托祖地文化发展寻根谒祖为主要目的的祖地旅游产品。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厦门鼓浪屿申遗工作,加快福州三坊七巷、闽南红砖建筑、闽浙木拱廊桥等文化品牌的申遗步伐,以及福州漆艺、武夷山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泉州南音、木偶戏等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挖掘福建100名历史人物,培育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旅游产品。引导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进行保护性开发,适度发展文化体验旅游。推进博物馆创建A级景区工作。

——稳步推进红色旅游。打造红色体验旅游精品,重点建设一批红色旅游项目,推出红色研学、红色婚庆、红色休闲等一批体验型红色业态产品,创建一批红色旅游A级景区。整合周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经典红色旅游线路。推动龙岩、三明等红色旅游核心区联动南平、宁德等闽北、闽东红色旅游区发展,加强闽赣粤合作,共建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圈。建立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机制,开展龙岩、三明、南平、漳州四市的省内红色旅游区域协作和闽赣粤跨省协作,形成红色旅游营销共推、信息共享、机制共商的合作形态,共建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圈。以宁德市军民融合试验区为试点,带动全省发展一批军地文化旅游产品,落实一批军民融合研学旅行基地、国防教育博览园、军港旅游小镇等,推进全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旅游。重点打造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推动建设泉州湾、平潭金井湾和漳州东山岛三大邮轮停靠港。重点发展“厦门本地及周边游+邮轮旅游”“厦门+台湾环岛+香港”等海峡特色邮轮旅游,开发厦门、平潭、东山经台湾至东南亚、日韩、大洋洲等地区的邮轮航线,配套发展境外邮轮租赁业务、邮轮金融业务。开展以马尾、平潭、湄洲、南日岛为重点的海上巡游。以厦门、福州、漳州、泉州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游艇基地,引导培育游艇俱乐部,积极发展大众化游艇旅游产品。

——创新培育研学旅游。依托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开发生态、历史、红色、科考、传统文化研修等主题研学旅游产品,重点建设集美片区国家级研学教育基地,培育建设大武夷朱子文化旅游研学基地、三明国家级地学科普示范基地、邵武桂林高校写生基地等省级示范性的研学旅行基地。鼓励旅游企业开发价格优惠的研学旅游产品,繁荣研学旅游市场。

三、整合提升旅游精品线路

依托高铁、高速公路、邮轮三大交通网络,结合我省日益完善的大交通环境,打造特色化精品旅游线路,指引旅游企业开发符合游客需求的市场化产品。

——打造两条精品邮轮线。依托厦门邮轮母港及泉州、漳州、平潭等地停靠港,大力培育邮轮游线。海上丝路邮轮游线:重点推进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海上丝路沿线国家联动,并向欧洲延伸。推荐线路:厦门(或泉州)—东南亚—西欧。环海峡邮轮游线:深化对台港澳地区合作,凸显环海峡旅游圈的特殊吸引力,打造跨海峡邮轮游线。推荐线路:福州—平潭—台北—高雄—金门—厦门—香港—澳门。

——升级四条最美高铁线。依托合福、向莆、赣龙以及温福—福厦—厦深沿海高铁线路,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强化高铁站、集散中心等配套服务建设,推进福建最美高铁游线形成知名的特色产品品牌。合福高铁5A精品游线:串联武夷山、黄山、三清山、婺源等多处世界遗产地和知名景区,打造“一站一景”式“最美高铁线”,可延伸至北方旅游市场。推荐线路:合肥—武夷山—南平—古田(通过集散中心延伸宁德周边景区)—福州。向莆高铁山海美景游线:联接山海旅游精品景区,体验清新山水、休闲滨海、红色文化、特色美食等多元素旅游产品,可延伸至中西部旅游市场。推荐线路:南昌—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九阜山)—永泰—莆田。厦深高铁名城特区游线:串联我省整条蓝色海丝旅游带,享受优质滨海风光,体验多元海洋文化,并与浙江、广东滨海旅游连成一体。推荐线路:浙江温州—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广东沿海(潮州、汕头、汕尾、惠州、深圳)—香港。赣龙高铁客俗体验游线:以客俗文化、红色文化为特质,同时可以感受优良的生态旅游,是促进闽赣往来的第二通道。推荐线路:厦门—漳州—福建土楼(南靖、永定)—上杭—连城—长汀—赣州。

——培育五条黄金自驾游线。依托覆盖全省所有县市的高速路网,注重路网旅游服务设施和休闲驿站建设,围绕资源特色和品牌优势,培育主题鲜明、具有一定市场吸引力的自驾游线。世遗山水体验自驾游线:宁德(太姥山、白云山、白水洋、鲤鱼溪)—武夷山—泰宁。休闲海岸自驾游线:宁德(三都澳、霞浦滩涂、嵛山岛)—福州(琅岐岛、罗源湾)—平潭岛—莆田(湄洲岛)—泉州(泉州湾、崇武古城)—厦门(鼓浪屿)—漳州(东山岛、火山岛)。清新人文自驾游线:厦门—漳州(土楼、东南花都、大乌山、三平寺)—龙岩(土楼、古田会议旧址、冠豸山、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三明(泰宁、客家祖地、沙县小吃文化城)—南平(和平古镇、万佛石窟)—福州(三坊七巷、鼓岭)—泉州(崇武古城、五店市)。清新茶韵自驾游线:武夷山(大红袍)—宁德(白茶、坦洋工夫)—福州(茉莉花茶)—泉州(安溪铁观音)—漳州(天福茗茶、白芽奇兰)—龙岩(漳平水仙、高山茶)—三明(大田高山茶)。红色体验自驾游线:上杭(古田会议旧址、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连城(松毛岭战役旧址群、新泉整训旧址群)—长汀(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瞿秋白纪念园)—清流(毛泽东旧居)—宁化(长征集结出发地)—建宁(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泰宁(红军街)—邵武金坑(红三方面军指挥部、闽赣省委、东方县苏维埃)—武夷山(赤石、大安)。

四、加快旅游景区创新提升

打破传统景区发展理念,推进以景区为核心的区域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促进景区功能转型、产品创新和要素聚集,加快景区及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提升景区旅游服务品质,有步骤分阶段推动我省旅游景区从观光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到2020年,全省重点提升100家A级旅游景区,新创建100家A级旅游景区。

——丰富景区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提升世界遗产地、5A、4A级高等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通过集聚旅游要素,强化休闲度假功能,形成一批复合型大型旅游景区,提高旅游景区经济综合效益。大力推进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利用景区周边特色民居或乡村闲置住房发展特色民宿,挖掘景区在地地方美食,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创意旅游商品,完善景区休闲配套服务项目,在景区或景区周边建设集休闲、娱乐、购物、饮食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特色街区,丰富景区消费产业链,形成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完善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对景区及周边环境治理力度,推进景区设施设备节能环保改造,提升景区园林绿化质量,改善景区游览环境。推进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标志标牌、停车场地、区间交通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实现A级景区服务设施设置合理、数量充足、标识清晰、服务到位、管理有效。加快景区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管理系统建设,扶持省级重点提升景区的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强化景区管理,核定并公布A级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建立景区游客流量监测系统,建立健全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等制度。规范景区门票价格行为,逐步引导景区摆脱门票经济。强化A级景区退出机制,加大对A级旅游景区的年度复核和日常监管,对复核不达标、整改不到位的景区予以降级或摘牌。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