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医改成热点央媒纷纷报道 真相到底是什么(图)

今日泉州网

今日泉州网2月27日讯 三明医改引发中央媒体关注,继续央视新闻联播之后,人民日报、新华社连续大篇幅报道,三明医改经验是否值得全国借鉴?真的有那么好吗?

有这样一门三兄弟:老大开店,老二供货,掌握着家里“钱袋子”的老三,则专职补贴老大的顾客。这是什么奇怪的生意? 怎么还有补贴?

这个“老大”叫医院,“老二”叫医药,“老三”叫医保。

家门分户后,“老二”想赚钱,赚更多的钱。于是,便扯上“老大”,通过各种包装,把一种药变成五花八门的十种、百种,再借“老大”的手卖给患者,反正有“老三”在“兜底”;看着“老二”一副包赚不赔的神态,“老大”也不甘落后,除了帮着多卖药,还滥做检查、滥用耗材。最终,“顾客”受不了了,“老三”也兜不住了。

这不是个故事,而是“药价高”“看病贵”的“病因”真实图谱。不难看出,“药”是核心症结。斩断医药与医院之间的利益链条,正是“三明医改”的改革方向与目标。

2012年初,福建省三明市开始“断链”,其后受到广泛关注,其模式被称为“三明医改”。如今“三明医改”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关注与肯定。

然而,在其声名鹊起之后,“‘三明医改’造成大量医护人员辞职”“所谓的年薪制,其实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能拿得到”“诊疗费大幅提价,患者负担反而更重了”“他们设定次均费用标准、限制医生开药以此降低总费用,医生只好看一半病就把病人打发回家”“‘三明医改’是靠财政硬撑着,根本长久不了”……诸多议论广泛流传。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2016年1月,记者三进三明,走访当地多家医院、政府相关部门、药品配送公司,希望廓清迷雾。

福建三明医改成热点央媒纷纷报道 真相到底是什么(图)

制图:张芳曼

三明的药价是怎么降下来的?2014年央视报道中介绍,“三明医院常用药奥美拉唑钠,就由改革前的 256 元下降到 6.9 元,下降幅度高达 37 倍。药品费用大幅度下降、医务人员收入显著上升,医保基金从亏损转为盈余,初步实现了患者、医院、医生和政府多方共赢。”

知情者表示,拿洛赛克与福州某厂生产的奥美拉唑比较,可笑至极;福州那家制药厂奥美拉唑临床中静脉炎,过敏比例有多高,门诊用过一次阿奇霉素,过敏性休克了。这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知道吗?

可见,药品虽然是同一个药品,可是纯度,疗效完全不一样。药品是用来治病的,静脉炎、过敏,这些都是因为生产工艺偷工减料的问题,导致药品纯度不够引起的。要想达到一定的药品纯度,加大工艺流程,成本就会增加。一分钱一分货,在药品领域,从来都不是空话。药品不良反应可是要人命的啊。

福建三明医改成热点央媒纷纷报道 真相到底是什么(图)

对于三明医改,三明的医生很不满意,纷纷用脚投票;三明的药品也经常断供而且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三明的老百姓也不满意。那么三明的医改,谁满意了,谁得益了?难道是药品生产企业?

三明医生的年薪到底有多少呢?央视报道三明医生能拿到10 万到20 万的年薪。知情人士爆料称,所谓年薪制度是纸面上的东西,对大部分医护人员来说,能通过一系列指标拿到年薪的百分之六十就非常不错了;更严重的是,三明市这两三年流失了不少医护人员,医院的发展基本停滞了。

很明显,三明好医生跑光了,行政部门不让走,医生希望医院关门大吉本身就说明医改失败,一味降药价也难以保障药品质量,百姓看病报销比例是高但是便宜,治疗检查费用自费的部分更多。如今,三明医改成果又如何,下面请看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