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祸的危险仍然存在
台湾地区从“九·二一大地震”以来,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已经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这次南台湾灾害重演,除了天灾之外,关于人祸的追责也是议论纷纷。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公开痛斥这次地震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人祸而非天灾。
以最引人注意的倒塌的维冠大楼来看,台南市已经责令相关单位进行调查,台南地方检察机构也列案传讯相关人士,并在震后不久将建商林明辉、建筑师张魁宝、郑进贵收押,并对涉及到的建商董事、监事、股东进行进一步调查追责。也有媒体曝出底层住户私自更改建筑格局或许是造成楼层倒塌的原因,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
但是,不管具体的调查事实如何,更重要的其实还在于台湾地区的灾害管理和应对中所暴露出来的严重不足。
台湾媒体最近关注的焦点也集中到前“内政部长”李鸿源3年前的关于土壤液化的预言上来。原来,在李鸿源担任公职任内,他就启动了一个全台湾范围内的灾害潜藏调查地图的准备。尤其是根据土壤液化的情况标注了台北、新北和台南3个最为严重地方的隐患位置。其中台南市最严重的3处土壤液化点就是这次地震灾害损失最厉害的永康、新化和仁德区域。
倒塌的维冠大楼就位于永康区,而最新报道出来的建筑物下沉塌陷以及土壤液化的地点也都在这些区域。作为专业的水利及防灾专家,李鸿源曾大胆建议学习日本和中国内地等经验开展自然地质灾害密集地区的人员疏散和房屋异地重建,即台湾法律术语上的“防灾型都市更新计划”。但由于台湾恶质民主内耗、朝野缠斗不作为,以至于计划一直到今天仍然毫无起色,造成今次地震严重损失。
土壤液化问题的应对处置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作为资深的专家和技术官僚,李鸿源多次呼吁开展灾害应对专项计划。笔者在台北曾听到相关人士透露一些因为蓝绿恶斗而停止的重要计划。例如,嘉义县位于海岸周边,地下水系结构和地质环境复杂,为了防止台风、洪涝和地震灾害,台湾有关部门曾计划实施一个综合治理计划。
计划好不容易历时3年多,通过了十几个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之后,却因为民进党籍的嘉义县政府不同意在国民党籍“立法委员”的选区实施而止步于纸面。
看到人祸大于天灾的现实,难怪一些学者和社会人士唉叹不已,更有人回忆起此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高效率和民生覆盖能力。其实,应对大型的地质灾害,尤其是涉及跨区域的河流及自然治理,在民主机制之下需要一个高效率的协调应对机制。
台湾目前地方自治法制建立以来,尤其是李登辉为了夺取宋楚瑜“台湾省长”权责而导演的“废省”之后,大量的县市直接承担起灾害管理的责任却没有相应的能力,以至于目前许多基础性工程建设陷入停滞,埋下了灾害发生的隐患。
台湾应对灾害的综合措施
尽管台湾社会面临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但作为自然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台湾相关部门和富有责任心的技术官僚也努力建立起一套综合的科学应对体系。
目前,台湾地区进行灾害管理和应对的主要立法依据是总结“九·二一大地震”灾害经验教训并于2000年通过“灾害防救法”。它的前身是所谓防救天然灾害及善后处理办法和灾害防救方案。
依据这一现行法律,台湾地震、台风等灾害主管机关为“内政部”,其所属包括“消防署”等专业机构。而涉及到农业生产及相关水利灾害应对、交通灾难应对和核泄漏则由分别由“经济部”“交通部”“原子能委员会”等机构来负责。
该法也要求从全台湾范围到地方县市建立起灾害防救的预案计划,但建立起从上到下科学的指挥应对体系确实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也有赖于李鸿源这位技术官僚的努力推动。
目前,台湾的应急指挥体系已经从所谓“中枢”到“五都”及县市、乡镇(市、区),乃至村(里)、部落(社区)实现了上传下达的信息畅通。但是这套指挥体系由于地方自治制度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缺陷,平时督导防灾效果明显大于灾时的应急应变。
根据“灾害防救法”的精神和灾害管理的科学原则,灾害防止和救援的主体责任主要落在县市政府层级。各县市区政府也按要求建立起了灾害防救日常汇报制度和灾害应变中心。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军队也承担起相应的支援任务。
而涉及到灾害救援之后的重建则情况更为具体,这里不仅涉及到经济援助和专项财政拨付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的问题。
因此,往往在重大灾害之后,由立法机构或行政机构根据权限和层级需要通过专门的重建条例来保障工作开展,这也是法治原则在台湾社会的一个具体体现。
灾害管理预防比救援其实更具现实的重要性,而相应的社会教育和政府引导支持下的自救自助能力建设远比政府临场时的指挥应变更具防灾减灾的价值。在台湾社会,政府也力主推动学校、社区开展灾害预防应对教育。
在台访学期间,笔者曾按照政治大学的要求参与防灾演练并到台北市消防教育馆现场学习各种细节知识和设备使用,亲身感受到了社会对于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视。而政府也联合各大学机构为全台湾所有村(社区)建立了防灾地图,通过地图标志告诉广大民众灾害发生的路径、疏散的方向以及避难场所的位置等。而如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至于寻常百姓家也要求按照规定配备相应的防灾应急设施装备。
2015年,台北的“中央研究院”相关专家发布了一个《大规模地震灾害防治策略建议书》,其中指出了目前台湾社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系列问题。
在笔者看来,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的反省中最重要的——大概就是灾害管理的一个基本的原则道理:软件的建设有时候远比硬件的建设更为重要。建立对于自然灾害科学的综合的应对体系对于两岸来说都是一个需要继续努力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