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 英国《金融时报》:人民币应学习好榜样--澳元,千万别学日元!
金融时报头条:人民币加入IMF精英货币
不多在过去的一年中,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是否能够进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国内外各种争论和猜疑不绝于耳。这些争议随着11月30日IMF执董会同意人民币进入SDR篮子的决定而终于告一段落。
尽管存在着各种分歧,但各方面人士基本有这样一个共识,即人民币进入SDR篮子对人民币国际化只具有象征意义,尽管这种象征意义也并不是不重要。
它认可了中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迄今为止所取得的进展,是人民币国际化上了一个新台阶的标志。与此同时,最近也出现了一些夸大其意义的言论,比如将它与中国进入WTO的意义相类比,比如认为人民币进入SDR篮子就意味着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已被国际上认可是储备货币了等等。这些观点误导了公众,会妨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一种货币能否进入SDR篮子并不是它能否成为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比如澳大利亚元是一种储备货币,但它不是SDR篮子货币。货币进入SDR篮子也并不代表它的国际接受度就会持续提高。
日元是SDR篮子货币,但由于日本经济长期不振,近三十年来日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呈下降趋势。一种货币是不是能真正成为国际认可的储备货币,取决于一系列条件,如货币政策的稳健和透明、法治的独立和公正、货币可以自由跨境使用等等。在这方面,人民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