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调查内地首个PPP项目:刺桐大桥“刺痛”了谁

每日经济新闻

中秋国庆 泉州刺桐大桥将设免费专用通道

现状

刺桐大桥遭免费大桥“分流”通车费用下降

自从泉州大桥的收费权从省政府移交到泉州市政府,其与刺桐大桥的关系就发生了改变,也是民企和政府关系变化的开始。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今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等方面,首批推出80个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即通常所说的PPP模式(公私合作模式),世界银行将所有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设施建设运营都称为广义PPP。

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视1996年底投入运营的刺桐大桥近20年来的起伏,增添了一层镜鉴之意,而当时敢于“吃螃蟹”的名流公司董事长陈庆元,因项目收益预期、后期附加建设以及回购等问题,现在很难高兴起来。

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讲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修理榜样结果是很严重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称,刺桐大桥靠一个简单的红头文件就解决了一开始非常重要的契约形式的问题,没有全套的契约设计,那么以后所有的不确定性都将产生,实际上形成了本来是PPP的合作伙伴关系,但变成了一个实际上的高低不对等博弈。

刺桐大桥“以一敌七”

1997年底,泉州至厦门高速公路通车,由于刺桐大桥与高速公路相距仅300米,且有空闲的连接匝道,名流公司为此提出了连接方案,并已先期投资700多万元,但几年来该申请都未获批准。而在此期间,泉州市开始投资1.3亿元,修建一条横向的牛山连接线,将高速公路与324国道贯通,然后直通与324国道相连的泉州大桥。

知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这背后隐藏的实质问题是过桥费落进谁的口袋。

目前刺桐大桥连接国道与泉厦高速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更棘手的难关摆在面前。现在泉州市内跨江大桥已由当时的两座变为8座,而且自2004年后只有刺桐大桥在收费,成为被其他新建桥梁分流的对象。

名流路桥这个曾经谋划上市的企业,只在泉州建设了刺桐大桥。陈庆元感叹说,政府用我们融资的办法去建桥,然后分流我们的车辆,以一敌七,我们的日子能好过到哪里?

按照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刺桐大桥经营期限为30年 (含建设期),期满后全部无偿移交给国家,这也是刺桐大桥得以收费的原因。

时过境迁,当时分散泉州大桥车流、解决城区连通晋江问题的刺桐大桥,如今的境地十分尴尬。陈庆元口中的“以一敌七”尽管火药味足了些,倒也形象生动。

记者从泉州交通委了解到,除了已停用的浮桥和顺济旧桥,晋江泉州市区段目前有8座跨江大桥,分别为泉州大桥、刺桐大桥、笋江桥、顺济新桥、沉洲高速公路桥、泉州晋江大桥、黄龙大桥和于去年初正式通车的田安大桥。除年限早于刺桐大桥的泉州大桥外,其余大桥几乎都比刺桐大桥建得晚。

当地交通委人士介绍说,在田安大桥通车之前,滨江一带主要通过泉州大桥、刺桐大桥与泉州中心城区实现互通。由于刺桐大桥收费,而泉州大桥拥堵且需绕行较远,这个崛起的新区一直缺乏一座与中心城区快速相连的通道。

田安大桥将为这样的发展瓶颈破题,两岸互通将更便捷频繁,也将成为新区快速崛起的重大推动力。晋江机场连接线正式通车后,泉州市区到晋江机场或晋江市区只需10分钟。

[责任编辑:卢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