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坑村古厝群全貌
泉港土坑村:600年古村沉淀历史 来源:泉州电视台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讯 这是一方净土。在时间长河里涉水而来,这里,愈发静谧。
泉港后龙土坑村,27座明清古大厝绵延数百米。细长的石板路,古老的青石红砖,雕工精细的墙体石刻,天井的花砖爬满青苔,阳光越过花格墙面,在青石刻花上晕染开来……
数百年过去了,古厝有的荒废,有的倒塌。
生活在古厝里的人,多数已经搬走,只剩几个老人。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已经搬走的村民,回到古厝溜达,天井边的石凳上,常常能看到几个晒太阳的耄耋老人。
【古厝春秋】
明朝开始建造 清初达到鼎盛
土坑村是刘姓一姓村,村子的历史,据说可追溯到600多年前。
明初“靖难之变”后,兴化(今莆田)的贵族刘宗孔,在永乐二年,携带家眷避难,看到土坑村峰峦相映,曲水停蓄,觉得这里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就在这住下了。
“宗孔公有四个儿子,老大、老四在村子里开拓,老二和老三都去了外省。”58岁的族人刘立和熟悉宗族族史,他介绍,以刘氏祖祠为中心,老大住南侧,老四住在北侧。到了第五代,刘氏出了一位太学生、主监,子孙后代几乎代代有人入朝为官。
从明朝永乐至清代乾隆年间,荣归故里的后代子孙,遵从祖先规定,在南北两侧,分四排而筑,共建了40多座古大厝,形成南北两片绵延数百米长的壮观古厝群。
如今,这里的古厝留存有27座,在后龙中心小学楼顶,可以看到古厝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