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导演组不要急
对于《舌尖2》的创作团队来说,观众的吐槽其实恰恰是一种意外的动力。周庆明对《时节》一集提出质疑的微博,就曾被该集导演胡博特意找来进行答复。“其实我们特别感谢有这样眼尖的专业观众,给了我一个可以解释的机会。”胡博事后解释说,在最初采用飞鱼素材时,她就有过这种考虑,“如果有观众问起,我们一定不会回避问题。”
“其实我也能接受中国纪录片学习外国先进的方法,毕竟人家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周庆明说,自己能够理解《舌尖2》中为何屡屡出现向国外纪录片“致敬”的情况,但他强调,“学习时一定不能丢掉自己的特色,如果一味地学习BBC的大制作大场面,可能反而会失去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在他眼中,《舌尖2》拍摄的主题虽然是美食,但美食背后展现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民风民情,这才是根本。
奈奈虽然时常言辞激烈地批评《舌尖2》,可她却说自己其实对这部纪录片挺期待。她认为,目前的《舌尖2》太像宣传片,“纪录片除客观真实外,重要的是传播知识,比如食材的来源,让观众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是否安全、健康和科学。”一位网名为“故意”的吐槽者,则不赞同《舌尖2》根据观众反馈来修改内容的做法,他觉得这样太迁就观众了,“根据所谓的民意左改右改,必然会导致和原本的创作理念偏离,希望导演组不要急,慢慢讲故事。”
相关新闻
《舌尖2》导演否认
片中故事“三观不正”
上周五晚播出的《舌尖2》第四集《家常》,引发了这部纪录片自开播以来的最大争议。不少观众不满于《家常》中出现的人物故事,甚至在分集导演邓洁的微博中“刷屏”谩骂。
在《家常》一集中,上海红烧肉通过一对河南母女来进行展示。为了陪伴在上海学琴的女儿,母亲离开家乡在沪陪读五年,未能照顾身患癌症的婆婆。这段故事长达十几分钟,让不少冲着美食看《舌尖2》的观众大呼失望,“《舌尖上的中国》直接拍成了《感动中国》,我们要看的是美食,不想看煽情。”至于母亲不能回家尽孝的情节,也被一些观众批评为“三观不正”。
对此,邓洁解释说,片中的人物故事与她理解的家常菜息息相关,“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和心意烹制的菜肴,它没有标准,无所谓正宗,是一个家庭独有的饮食习惯。”至于琴童母亲“三观不正”的问题,邓洁也在微博中写道,“母亲为了子女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而背井离乡,这是很多中国家庭的选择。那些陪伴孩子的父母,忍受着孤独、困苦、暂时的分离,为子女提供后盾和保护。我尊敬这些父母,也看到他们的付出。”(李夏至)
相关报道
专家揭《舌尖2》爬树取蜜造假证据:实则2米高
《舌尖上的中国2》终于播出了,第二季的变化导致观众对节目的看法褒贬不一,并不像第一季那样好评如潮。
第一集《脚步》刚开始,讲述了藏族小伙白马占堆为弟弟采集野蜂蜜,要攀爬相当于10层楼高的大树,而这个镜头在BBC纪录片《人类星球》第4集中,就有非洲土族攀爬百米大树采蜜的场景。于是,网友纷纷表示有抄袭之嫌。总导演陈晓卿回应说:“这些片子(《人类星球》)我们也知道。不过我不太同意‘抄袭’说法,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有致敬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很多经典纪录片、知名导演都是我们自己喜欢的,也在业内成为经典,应该说是致敬吧。”
5月12日,植物学博士顾有容在果壳网发表一篇博文,从植物学角度证明《脚步》中的镜头是嫁接的,照搬了《人类星球》的故事架构。博文称第二集“视频里8'45'处说‘40米高没有任何保护’的时候,这孩子离地不会超过2米”。“林芝是亚高山森林,花一般都开在地面附近,所以蜜蜂喜欢在靠近地面的树洞和岩洞里筑巢,要是住在40米高的树上,能量消耗可能还不够下班回家爬高楼的(此处有夸张)。”顾有容同时质疑取蜜的镜头也可能造假,一只蜜蜂也没有不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