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一医院颜如玉:潜心当好临床医生的“眼睛”

泉州晚报

核心提示:

在医院的众多科室里,超声医生的身份显得格外特殊。他们身兼技师和医师的双重身份,日均工作量极大;他们在病情诊断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形象比喻为“临床医生的眼睛”。泉州市第一医院超声波室主任医师颜如玉是泉州市第一医院最早从事彩超工作的超声医生,从事超声诊断长达25年,并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众多病人因她得到了正确的诊断,通过手术获得新生。(泉州晚报记者 王丽虹/文)

周末无休 全年接诊5万多人

“稍等一下,等检查完这个病人我就来。”在叫号空隙,颜如玉从一间心脏彩超室走出来招呼了一下记者,然后继续忙碌。对超声医生而言,每天的工作忙碌得就像在打仗。据了解,市第一医院心脏彩超年接诊量在5万多人次,由于接诊量大,包括颜如玉在内的13名心脏彩超医生每个周末都要加班,中午推迟到一点下班对她们来说更是习以为常。

今年60岁的颜如玉是我市较早的彩超医生,1982年她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到泉州卫校当老师,同时也到市第一医院当临床带教老师,在各个科室轮转后,最后她留在了心脏科。

与心脏彩超结缘要从1993年说起,颜如玉告诉记者,1985年上海中山医院开始第一台心脏超声,1993年市第一医院引进了第一台心脏彩超机,她与另一名同事成了心脏彩超科第一批医生,1994年她被委任为彩超科主任,25年来她见证了科室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接诊量的直线飙升。

“2007年之前科室只有一台心脏彩超机,当时一个月的接诊量也就两三百人,如今一天的接诊量就有近两百人。”颜如玉回忆,心脏彩超的高速发展在最近十年,2007年起,科室陆续引进更加先进的彩超设备,从当初的一台发展到现在的13台,科室超声医生也从最初的2人发展到如今的13人。

救急扶危 精准探测出病症

从事超声诊断工作25年,颜如玉遇到过很多疑难杂症的病人,借助可视化手段当好临床医生的“眼睛”,她用手里的探测器,将病症如同“地雷”一般探出来,只有正确的给出超声检查结果,才能让医生准确开刀,帮助病人获得新生。

几年前,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为呼吸困难住到了第一医院的肺科,为了确认病情家人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他来做心脏彩超,当时患者大口大口的喘气,非常难受的样子,他前面还排了几个病人,看到这一情况,颜如玉当机立断,立刻与其他病人沟通,让这名患者先检查。

由于呼吸困难,无法平躺,她只好用探头给坐着的患者检查,发现他胸腔积液,整个心脏瓣膜都被细菌“吃掉”了,病人是心脏病引发了胸腔积液,情况十分危急,于是她立刻打电话给心外科,告知该病人的情况,须尽快抢救。该患者的胸腔积液排干净后再次来做彩超,经过检查,明确了细菌团的大小,经过手术,患者成功更换了心脏瓣膜,切除了细菌团,康复出院。

“这个患者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他一共来了四次,从躺都不行到能自己走出彩超室,变化非常大。”颜如玉回忆,事后这名患者送来了锦旗,上面写了“医德高尚救急扶危 奉献爱心赐予希望”,其实这都是医生应该做的,并没有什么。

以老带新 培养科室人才梯队

24岁进入医院,35岁开始接触超声领域的颜如玉,一直紧随前沿技术的脚步,2000年,42岁的她到北京阜外医院进修了三个月,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每年都会到各地参加学术研讨会,活到老学到老,是一位医者的自我修养和要求。”颜如玉告诉记者,5年前心脏彩超的预约时间是一周,当时她到北京参加研讨会,偶然得知北京的大医院心脏彩超预约时间已经缩短至三天,回到泉州以后,她决定改变预约时长,让重症病人尽快进行彩超,后来本院心脏彩超的预约时间也从一周缩短到了三天。

培养医护人才是医院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培养人才,颜如玉总是不遗余力,目前她带了两个规培生,平时住院医师有把不准的病人也喜欢向她请教。“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希望把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人,培养更多优秀的超声医生。”颜如玉笑着说,科室里的年轻人都很好学,他们都想在心脏彩超领域扎根一辈子,在教他们的时候,多数以鼓励为主,但该批评时也不客气,目前中青年医生人才队伍已经建立。

5年前,55岁的颜如玉退休后被医院返聘,继续担任心脏超声诊断学科带头人,她说,因为热爱这份工作选择继续坚守,在超声领域她想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带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学习更新的技术……有人说做心脏彩超是“为她人做嫁衣裳”,没错医技科室是为临床服务,但若没有准确地判断病症,临床医师怎能及时救治病人呢?心脏超声对大多数心脏病的临床决策起着重要作用,让颜如玉获得了成就感,也从中得到了快乐!她说,自己热爱心脏超声事业,救死扶伤,刻苦专研,精益求精,传承超声医术让她每天都快乐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