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为提高市民对该疾病的认识,泉州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联合东湖街道凤山社区举办“世界慢阻肺日”健康讲座和义诊咨询活动,现场为数十位社区居民进行疾病咨询、测血压、指脉氧、监测峰流速、进行无创呼吸机体验和慢性病与营养的健康宣教。
据了解,“慢阻肺”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的全球第三大“死亡杀手”,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全世界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
据泉州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黄颂平主任介绍,慢阻肺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但公众的知晓率和认识度极低,因为肺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所以慢阻肺的早期阶段往往没有什么症状。
我国约有5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慢阻肺患者的就诊率也仅有30%。当患者感到胸闷气喘来医院就诊时,肺功能已经损害,疾病已经到了中期甚至晚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所以,早期预防和坚持规范治疗是防治慢阻肺的关键。
据悉,今年世界慢阻肺日的主题是“认识慢阻肺的多面性”,在健康讲座中黄医师提到,慢阻肺的病因复杂,长期吸烟、微生物感染、空气污染、遗传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慢阻肺,但慢阻肺是可防可治的疾病,进行常规的肺功能检查能及早筛查出慢阻肺。戒烟,尤其是避免二手烟的吸入是预防慢阻肺的关键因素。
同时,黄医师也提到慢阻肺与肺癌的相关性,慢阻肺患者中有33%死于肺癌,而50%—70%的肺癌患者合并有慢阻肺;合并慢阻肺的肺癌患者中,其3年生存率仅为单纯肺癌患者的一半。及早地干预、合理地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病后的生活质量。
慢阻肺严重地损害了肺功能,使患者出现“走两步就喘不过气”的症状,慢阻肺的病人还常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下降、骨骼肌耗损、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的高。对于患病后如何进行肺康复,泉州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医疗护理康复团队叶晓艺副主任医师通过指导患者训练、运动、营养、药物、氧疗、无创通气、心理社会干预和医家联动等,对中重度慢阻肺患者进行规范的呼吸康复治疗,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对此,呼吸内科专家强调,如果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喘,特别是40岁以上的吸烟者应及时到呼吸专科门诊就医,规范诊疗,每年定期检查肺功能。
(记者苏凯芳通讯员杨艺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