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位学生制定“养成计划” 用妈妈般的爱对待学生

东南早报

李惠珍(泉州东海湾实验学校)

教龄:19年

获评泉港区三八红旗手,多次荣获区、镇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市、区演讲、习作比赛一、二等奖。

李惠珍仍然记得产假结束回校时,学生们蜂拥到办公室围着她喊“李老师,我们好想你”的情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其书中写道:“学校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教师要做的事情必须和母亲应该做的事情一样——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并对他发生兴趣。”李惠珍正是这么做的。从教十多年来,她并不是只带了一堆“学问”到学生中传道授业,而是像个老母亲,“孩子们的每件事都放心不下”。

★“老母亲”的养成计划

从教以来,李惠珍一直担任班主任。每次接手新班级,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每个学生的秉性,了解学生们的特殊需求,仔细做文字备注,制定“养成计划”。

李惠珍将学生的习惯养成排在第一位,而好习惯要从细节开始。每学期初,她都和学生们订立“成长约定”——不仅包括学习上的书写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还有自觉进餐、认真打扫卫生等生活习惯的养成。每两周,学生可以用积累的“学币”换购小礼物或是实现愿望。李惠珍会提前准备好小礼物,满足学生们的小愿望。“比如和老师共进午餐,帮老师扎头发。”李惠珍笑着说,每学期她也会根据不同孩子的学情进行调整,不断细化。

课堂上,在保证教学的同时,李惠珍也会想法子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比如用抽奖的方式取代举手回答问题,每节课的小游戏也是必不可少的。”疫情期间,学生们转为线上学习,李惠珍说:“得益于平时在校的习惯养成,孩子们居家学习完成得不错。”

★一份甜蜜的“苦差事”

在李惠珍看来,班主任工作虽然繁琐,却很充实,她将其形容为甜蜜的“苦差事”。每年毕业季,学生们都会哭得像个泪人。虽然已过去多年,但学生们仍继续跟她保持联系,逢年过节送上祝福,分享生活点滴。“这时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孩子们也在慢慢懂事。”李惠珍说。

平时,李惠珍陪伴学生成长,随时为他们解决问题;课间她也没闲着,常常和学生围坐在教室里谈天说地,“了解他们最近谈论的话题,喜欢什么”。学生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李惠珍就会趁着空当帮忙答疑解惑;班级的每场比赛,她都会站在场边加油呐喊;其他老师的课,李惠珍会经常到班上“巡逻”;午休和晚上,她就到生活区走走看看;住校学生有任何情况,她也会第一时间赶到。

“跟家长的沟通也非常重要。”李惠珍说。每个周末,李惠珍会在群里为家长们做班级总结,包括教学内容、校内活动、学生们的表现等等。每次接到家长的电话,她都会耐心解答,“站在家长的角度,帮他们出谋划策”。多年下来,李惠珍收获了不少家长好友。

在泉州东海湾实验学校任教七年,李惠珍年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也是同事们最喜欢搭班的老师。在李惠珍看来,只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就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早报记者 傅蓉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