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祈风石刻: 读懂宋元泉州辉煌海外交通贸易史

泉州晚报

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

这些珍贵的石刻历史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宋代海洋贸易与季风密切关联的周期性等历史信息,体现宋代市舶司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代表性遗产要素之一。

读懂祈风石刻,便能读懂宋元泉州辉煌的海外交通贸易史。涉及宋代航海祈风的10方石刻,分布于九日山东、西两峰的崖壁上,有些石刻位置较高且位置较偏,无法一一近赏;且古文没有句读,字体不一,若不具备历史、文学、书法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不易读懂理解。因此,登山前,不妨先参观位于山脚下的九日山祈风石刻展示馆,这里不仅有每一方祈风石刻清晰的图版,还为市民游客对石刻内容进行“划重点”、增添译文,且对祈风石刻所处的时空背景、历史渊源、价值意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拓展,对赏析这组瑰宝十分有帮助。

在南安市九日山文化保护管理中心负责人何春燕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九日山祈风石刻展示馆,打开这扇了解九日山祈风石刻的窗户。

第六站

九日山祈风石刻展示馆 地点:九日山景区 开放时间:8:00—17:30

专馆解读宋代祈风“官方微博”

九日山以“山中无石不刻字”闻名于世,众多石刻群中,以现存的78方宋代以来的石刻最为珍贵,其中10方祈风石刻,更是世界仅存的为往来商舶祈求顺风和平安的文字记录。这些年代悠久、内容丰富、字体优美的石刻,具有很高的历史、书法、文学、雕刻等价值,然而,“曲高”不免“和寡”,缺乏相关知识背景、没有正确的解读方式,便无法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文史界有“没读懂石刻,白来九日山”一说。

为了令普通市民、游客更好地理解祈风石刻的内容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专题解读祈风石刻的一座展示馆应运而生。进入九日山景区后右拐,便马上到达九日山祈风石刻展示馆。这是一栋古朴的红色传统建筑,展厅内的总体设计风格也与外观一样古朴雅致。该展示馆分序言、九日名山至宝藏、国家彝典祷通航、祈风石刻昭青史、文化传承谱锦章等5大部分,详细解读了10方宋代祈风石刻的具体内容、历史背景及蕴含的文化价值。

进馆参观之前,最好对祈风仪式及祈风石刻的基本背景有个了解。何春燕介绍说,祈风传统泉州古而有之。古泉州人向海为生,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古代行船没有动力,出海和回航都需要顺应季风规律,泉州夏季偏南风,船舶从南部海域回航,冬季偏北风,船舶从泉州出海。为了船舶能顺利来返,每年夏冬两季,百姓会在九日山下的昭惠庙向海神祈求风信顺利、保佑航行平安,这便是古老的祈风传统。

宋代,由于海外贸易对国家财政的巨大贡献,官方极为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每年冬夏两季,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会前往九日山昭惠庙,祭祀海神通远王,为往来的中外船舶祈风。祈风典礼是当时的官方祭典,仪式非常隆重,设祭坛,陈列羊、猪、酒等祭品,然后上香,奏迎神曲,由提举市舶司(海关关长)或太守宣读《祈风文》。祈风典礼完成后,参与者乘兴登上九日山,欣赏美景,然后将祈风的经过镌刻于山中的岩壁间。

“用现代人比较好理解的方式打个比喻,就是祈风仪式结束后,参与的主要官员们便在官方微博或者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条简明的新闻。”何春燕笑着说,祈风石刻文字虽然不长,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五要素”齐全。

九日山祈风的“天时地利人和”

祈风仪式为什么选在九日山?展厅的第二篇章“九日名山至宝藏”,回答了这个问题。该篇章主要介绍九日山及其所在地丰州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并阐述九日山如何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和海外贸易繁荣发展,成为祈风仪式的举行地。

通过一幅闽南地区3世纪之前的岸线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九日山所在处是泉州湾进入晋江后江面的最窄位置,两岸有九日山、金鸡山夹峙,是一个天然的门户。当时的九日山下背山面水,对泉州先民来说是最适合定居的一片陆地,这里便成为泉州文化的发祥地。

“先有丰州,后有泉州”,丰州在公元3—8世纪作为郡、州治所,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至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发,大量的北方士族南迁,他们入闽便居住在丰州。南迁的中原士族每于重九日到山上登高远眺,久而成习,将所登的山称为“九日山”。

大批汉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泉州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经过100多年的开发,到南朝时,社会经济已经相当繁荣,丰州的梁安港成为著名良港,也是泉州最早的对外交通港口之一。

展馆展出的一组丰州六朝古墓出土的墓砖、瓷器等,是那段辉煌历史的见证。墓砖有西晋“太康五年”铭文墓砖、南朝僧侣纹墓砖等;瓷器有东晋青釉鸡首壶、青釉三足锥斗、青釉钵、青釉莲瓣烛台等,跨越一千多载的悠长岁月,依旧精致,依旧风华无限,依旧向参访者传递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与悲喜,令人赞叹。

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繁荣的社会经济和发达的海上贸易,九日山还有祈风典礼的主角——第一代海神通远王。通远王原本是山神,他如何实现从山神、水神再到海神的角色转变?展厅通过文图、表格等多种形式,讲述了通远王信仰的前世今生及其在宋代达到发展全盛阶段的诸多表现。

民间信仰“升格”为国家彝典

根据祈风石刻的记载,最晚在12世纪中叶,九日山通远王祠的祈风仪式已列入国家祭典,由地方官员主持定期举行。祈风仪式已由民间的、地方性的行为上升到国家彝典。展馆的第三篇章“国家彝典祷通航”,通过祈风石刻中市舶司、南外宗正司等代表国家力量的重要官员在祈风仪式中留下的印记,反映了市舶制度下国家对海洋贸易的倡导。

宋代官方极为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10世纪末开始对海外贸易大力扶持,在沿海重要港口设立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现海关)。宋代泉州出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海外贸易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元祐二年(1087年),福建提举市舶司在泉州设立,职能包括出海许可审查、货物检验、税收以及主持祈风祭海等。展厅中通过清乾隆《泉州府志》的图版、泉州市舶司的图片等,为参观者拓展了关于市舶司的相关背景知识。

市舶司在泉州设立没多久,其主官的行迹已镌刻在九日山上。九日山现存最早与市舶司相关的石刻,位于东峰岩壁上,记载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八月上旬,方谷(字正叔)任泉州郡守时偕同市舶司提举章炳文与新任下邳县令林深之同游九日山。

祈风石刻一般记述了祈风时间、地点、参加者姓名和仪式结束后的活动等内容。根据记载,10方石刻所记录的11次祈风仪式,多数由地方政府主官主持,专职负责国家海洋贸易管理的市舶司官员偕同南外宗正司官员(皇族)、军队统帅等朝廷任命的军政要员联袂参与。

在近百年祈风史中,参加祈风典礼的泉州地方军政要员、市舶司官员、赵氏宗室都有哪些人?其比例如何?展馆精心制作了一方图版,清楚地对各方人员组成进行分析、展示。从图版中可看出,历次参与祈风活动的市舶司官员有9人,泉州地方军政要员有58人,皇族有18人。其中,赵氏宗室有多人曾任职泉州地方官方、市舶司官员,“这些代表国家力量的重要官员的广泛参与,反映了市舶制度下国家对海洋贸易的倡导,也体现出市舶司机构、地方政府对海洋贸易的管控职责。”何春燕介绍说。

沉默的石头 “开口”讲述自己的故事

除了参与人员的身份等新闻“五要素”,石刻中还蕴含着哪些信息?信息中的“关键词”有哪些?展馆的第四篇章“祈风石刻昭青史”对每一方石刻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除了石刻的清晰图,还标注出每一方石刻的位置、原文和关键词解读及现代译文等,对市民游客的理解赏析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每一方石刻,都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尽管有的仅有寥寥数语,却也弥足珍贵。位于西峰石刻群中南面中层南宋虞仲房等祈风石,便是现存最早的一方祈风石刻。原文为“淳熙元年,岁在甲午季冬朔,吴人虞仲房帅幕属洪子用、朱彦钦、赵德季、赵致孚,祈风于延福寺通远祠下,修岁祀也。与者许称叔、吴景温、闻人应之、赵子张。”展板上划出关键词“修岁祀也”并进行解读,修岁祀也意指遵照祈风祭海的常例每年举行祭祀仪式,说明祈风仪式在当时是常态化的祭祀。除此之外,还附上古文的译文。关于祈风仪式的性质,位于东峰南麓石刻群中央悬崖的倪思等祈风石刻上有“遵令典”之说,位于西峰石刻群中南面下层的颜颐仲等祈风石刻中也有“遵彝典也”一说,都说明九日山祈风仪式是当时常态化的官方典礼。

都说沧海桑田,很多市民可能不知道,南宋时海潮直达九日山下,这个信息是位于西峰石刻群中南面下层的南宋司马伋等祈风石刻告诉我们的。展板上该石刻划出三个关键词:遣舶、修故事也、待潮泛舟而归,其中“待潮泛舟而归”,意指等待退潮驾舟而归,说明南宋时海潮可直达九日山下,参与者可乘船回去。

“虽然我是语文老师,但很多石刻的内容也只能半猜半蒙了解个大概,这样详尽的解释和说明十分有必要,相信对于很多不具备历史、文学、书法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游客来说,帮助很大。”市民陈女士表示。

各方力量共谱文化传承锦章

这些历经700多载岁月洗礼仍保存完好的珍贵石刻历史档案,是宋代航海文化与海神信仰的重要物质遗存,历年来,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对九日山祈风石刻都非常重视,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保护管理。展馆的最后一部分“文化传承谱锦章”,讲述了历年来各级政府、周边的村民及志愿者等民间力量,为了保护传承祈风文化,所作出的努力。

从1961年至今的60年来,九日山祈风石刻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路“升级”到世界级瑰宝。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九日山祈风石刻、石佛和石佛亭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九日山摩崖石刻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7月,九日山祈风石刻成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个代表性遗产要素之一。一路“升级”的同时,还伴随着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和保护措施。

除了官方的力量,九日山周边的村民也积极参与九日山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传承,自觉维护和保护文化遗产,制定《丰州镇旭山村九日山遗产保护村民公约》,主动支持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并自愿志愿服务和义务讲解。

作为古代世界文明通过海洋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九日山祈风石刻的价值,同样也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重视。1991年2月16日,由30多个国家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来九日山实地考察,并对九日山摩崖石刻给予极高的评价。此后,联合国专家学者还先后11次前来九日山考察。

这些重要的时刻,都通过一组组照片和一段段视频记录了下来,市民游客可通过展馆内的影像资料,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回忆。(□本报记者 黄宝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