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泉州申遗成功为契机 进一步传承市舶司文化

东南早报

7月25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清单上再添一颗璀璨明珠,共有56项世界遗产。

泉州市舶司遗址是我国仅存的古海关遗址,作为泉州22处代表性古迹之一列入世界遗产清单,这对保护和修复中国海关历史物证,传承中国海关历史文化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泉州市舶司设置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市舶司专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也就是承担船舶管理、货物监管、征税缉私、招徕迎送等现代海关、商务、港务、外办等职能。泉州市舶司历经两宋、元、明三朝,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迁置福州,前后达385年之久。据海交史专家、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丁毓玲介绍,泉州市舶司一经设立,便给当地海商提供进出口贸易便利,给朝廷带来巨大的财富,泉州市舶收入占当时全国一半的市舶收入。

在宋初,泉州已是“蕃舶之饶,杂货山积”。在元代泉州海外贸易更是达到极盛,泉州对外通商的国家和地区由南宋时的58个增至98个,进口商品以香料、药物为主,出口商品则以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而且最多时进出口货物在四百种以上。

泉州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泉州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市舶司文化,不断增强新时代海关人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同时,要结合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坚持防疫情和稳外贸并重,从海关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不负历史、不负韶华,主动融入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为服务泉州口岸高水平开放、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杜连财 通讯员 黄忠族 方丽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