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聚焦民生福祉 提升群众幸福感

泉州晚报

万事悠悠,民生为先。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始终将民生事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通过为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书写了一幅幅暖心的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黄雅珊 文/图

综治 全市首个兑现 “3个10%”

2020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缴费正在进行,个人缴费标准为250元/人。若所在的村能在第二年获评“平安村”,群众就可获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个人缴费部分10%,即25元的奖励。除此之外,参加新农保的60周岁以上村民,基础养老金提高10%;遵纪守法村民大病统筹报销奖励10%。这就是2018年被台商区首次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的“3个10%”奖励,而台商区也因此成为全市首个兑现“3个10%”奖励的县(市、区)。2018年,台商区党工委、管委会列支530多万元用于兑现2017年度60个“平安村”的“3个10%”奖励,今年,列支694万元作为奖励。

国家级名医来到家门口,为群众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近年来,台商区坚持把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放到全区大局中谋划。台商区的群众因此不仅享受了平安建设的成果,还分到了平安红利。除了“3个10%”奖励,台商区群众还享受着另一项平安红利,即台商区出资为辖区群众购买社会治安综合保险,让老百姓不花一分钱,平安就有了保障。

2018年,台商区管委会财政出资向台商人保财险投保社会治安保险,将综治保险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全区共计56120户当地群众购买“社会治安综合保险”,用保险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开辟新途径,走平安路,造平安村。截至2018年底,人保公司共接受群众报案942起,理赔金额达105万元,很大程度上挽回了群众的损失。今年,台商区继续将其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继续出资为辖区群众购买社会治安综合保险。

矛盾纠纷有人调解,切身需求有人关注,群众感受到的就是最实实在在的满意感。自“强基促稳”工作部署开展以来,台商区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深入开展工作调研,通过集中会诊,列问题、开药方,拎出痛点、难点、重点、亮点、焦点、突破点等问题,分类汇总,制定项目清单,统筹推进。同时,针对大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包括征地拆迁、劳资纠纷、集资融资、生态环保、涉农腐败、邻里纠纷等进行大排查大起底,滚动调整推进。今年,台商区重点围绕“提升基层组织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基层矛盾化解水平”等3个方面,组织实施18个专项行动,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区基层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养老 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近年来,台商区进一步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率先在全市实施“互联网+智慧养老”与“银龄安康工程”,以政府采购方式,为特定老年人购买信息服务和实体服务、为高龄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以劳务派遣模式购买养老服务协理员服务,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福利保障。

对于所有的老年人来说,以村级平台为依托打造的家门口的农村幸福院,是他们能切身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福利。为持续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提速增效,台商区制定出台农村幸福院建设运营补助政策,兑现幸福院建设、运行、助餐等补助,激励幸福院不断改进完善,对已运行幸福院进行评星定级,评选出2个省五星级、2个市四星级和15个区三星级幸福院,并推荐多家各方面较好的幸福院申报省五星级、市四星级幸福院,市、区两级财政分别给予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幸福院配套奖励15万元、9万元、3万元。记者了解到,到年底,台商区将建成农村幸福院48个,提前一年完成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60%以上建制村目标。

10月12日上午,“老有所养·乐享银龄”台商区敬老活动暨东园镇溪庄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启动仪式在溪庄村举行。作为升级版的农村幸福院,溪庄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有自己的“独一无二”,它的启动运营,标志着台商区社区居家养老线上和线下服务的开始。原来,它引入第三方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厦门佳音在线公司参与合作,投入近250万元打造成一个集智能化、数字化和互动化为一体、实现“医养康护乐”星级照料模式、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据悉,该模式在全市首创。

此外,通过补充养老服务机构,丰富养老服务供给。集养老、儿童福利、社会救助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将于年底竣工。该项目计划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竣工验收后,将让相关运营机构提前介入,按照标准的养老设施进行软硬件配套。东园敬老院和洛阳镇敬老院已正式运营,百崎乡敬老院也已和运营机构合作并将在近期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台商区部分老年人“煮一顿吃三餐”的现实问题,台商区不日将启动“幸福餐厅”为老助餐、配送餐服务工程,并给予老年人助餐补贴。台商区财政视老年人家庭情况分别给予一日三餐全补贴或一半补贴,充分解决老年人舌尖上的养老问题。

医疗 国家级名医来到家门口

“名医来到家门口,是我们台商区群众的红利,求医就诊太方便了。”上周末,台商区医院谢渭芬名医工作室继续开诊,两位专家莅临台商区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及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诊疗、会诊,张坂镇群众曾广洲在做完胃肠镜后感慨道。

今年以来,台商区医院筑巢引凤,1月13日与上海长征医院消化内科谢渭芬教授团队举行签约揭牌仪式,成立“谢渭芬名医工作室”;4月28日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谢幼专教授团队举行签约揭牌仪式,成立“上海九院骨科名医工作室”;7月19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中医院名誉院长孙维峰教授团队举行签约揭牌仪式,成立“孙维峰名医工作室”;10月14日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何奔教授团队举行签约揭牌仪式,成立“何奔名医工作室”……名医工作室的相继落地,缓解了基层患者“名医难求”的窘境,让老百姓不出远门就可享受到名医诊治,切实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至今,谢渭芬名医工作室已开展了17期诊疗,上海九院骨科名医工作室开展了13期,“孙维峰名医工作室”开展了4期,“何奔名医工作室”日前刚刚成立。

据悉,这些名医均为台商区籍,区医院充分利用这些名医资源优势,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搭建起双方医疗学科学习交流的平台,加快区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步伐和人才培养,推动台商区医疗卫生水平和科研能力整体提升,促进台商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此外,作为海峡两岸医事交流重要项目,台资综合性医院——泉州颐和医院正在建设中,它是按照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标准建立的国际化高端医疗机构。医院占地面积约369亩,投资总额5亿美元,将设置急重症、心血管、脑血管及肿瘤中心,并逐步开设逾20个整合性医疗中心。作为一家台资医院,泉州颐和医院将充分发挥台湾精致医疗服务的优势,设立包含医学美容、健康管理、睡眠治疗及产儿照护等多个特色医疗中心,在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的同时,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水平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推动台商区乃至泉州市医疗卫生、医学教育和养老服务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出行 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

2010年,台商区成立之初,公共交通十分不便,全区4个乡镇仅有区外5路、13路、803路3条公交线路途经,绝大多数行政村均无公交线路覆盖,群众出行十分不便。为改变新区无公交的落后局面,台商区高度重视,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到了新区发展公交的自主权。2013年8月,台商区公交公司挂牌成立。同年,全区第一条公交线路701路开通,实现了台商区公交“零”的突破,开启了新区自主公交的崭新时代。经过6年的发展,台商区公交公司目前有公交车辆104辆,运营12条公交线路,区内公交线网总长度243.5公里,覆盖全区95%的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较好地满足区内群众办公、就医、就学、购物、休闲出行等需求。

今年4月份,随着22辆柴油公交车的报废,台商区现有的104辆公交车均为绿色公交,其中68辆为天然气公交车,36辆为纯电动公交车。这意味着台商区正式迈进“零排放”公交时代。

记者在补民生短板《加快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了解到,针对公共交通建设,台商区提出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村村通公交、景点通公交)、两个规划(区公交十三五专项规划、公交候车亭建设规划)、三个阶段(线网调整阶段、线网加密阶段、线网完善阶段)、四个任务(线路开通、调整优化、首末站建设、候车亭建设)”的总体思路。

日前,随着台商区第一期41座公交亭的完工启用,台商区告别了没有公交亭的历史。作为台商区的公共交通服务提升工程,公交亭建设工程总投入400多万元,41座分布在东西大道、滨湖南路、杏秀路、亚艺街4条主次干道,以及凤浦、溪庄2个安置小区。其中,闽南风的仿古型公交亭有4座,均分布在亚艺街,其他的37座公交亭为现代型风格。

除了公交车,“小黄人”的到来也方便了台商区群众的出行方式。据悉,台商区首期规划的58个自行车站点已全部投入使用,共投放自行车1590辆。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