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层减负年”,2019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及时按照中央对基层减负的硬要求,进一步优化督查方式,以开展联合督查工作为统揽,创新以会商代替督查、合并督查同类项等方式,减少对基层督查频次,解决多头督查、重复督查的问题,减轻基层负担,给基层留出更多时间、精力打好项目攻坚战,踏实办好群众事。
据悉,2019上半年,台商区共开展督查14次,同比减少35%,发现问题217个(次),协调解决168个,同比增长21.5%。
坚持“多渠道”
形成狠抓落实合力
针对督查工作纷繁复杂、涉及范围广、任务细的特点,台商区采用“数据库”加“大会商”双渠道并行的方式,在“数据库”的全力支撑和“大会商”的协力出招下,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老大难”问题,进行一督到底,在强化督查中服务发展。
首先是建立“1套台账+1份清单+1个大数据库”,将督查工作事项均纳入其中,通过拉列清单,将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12个月,并实行滚动管理,实时更新办理情况,对全区119个省、市、区重点项目进行督查,确保一督到底。集合“互联网+”办公管理模式,利用区政务管理系统平台,采用网上转办、网上反馈、网上归档,形成完整的数据库。今年还新增设“短信督办”模块,对临近时间节点的督办事项,及时发送提醒短信,仍未按时反馈办结的事项,自动滚入年底“扣分项”子数据库中,实现各项工作全闭环运作。
同时,每月15日、30日定期做好各项工作节点的进度、问题更新汇总,采用“每周碰头会+半月现场督”的模式,通过会议会商、项目调度会、约谈会等,对持续推进事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明确解决办法及时限,实现以会代督,以会促督。可在“碰头会”上解决的,立即会商协调解决,不再下现场进基层重复督查;对无法立刻解决的,以《呈阅件》《告知单》等形式提请相关区领导解决。
据统计,台商区今年已提交《呈阅件》35份,重点解决后渚大桥互通工程、金屿大桥安置小区、嘉德利项目二期等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有效化解滨湖西路、杏秀路拓改、惠东南干渠、文松彩印、八仙过海等项目征迁遗留“尾巴”。对会商研究解决的问题,结合其他督查工作,持续做好“回头看”,绝不留督查死角。今年,已通过会商机制协调解决问题102个(次),持续开展“回头看”5次,清除遗留问题10个(次)。
坚持“督中研”
注重督查工作质量
在督查的过程中,台商区坚持问题导向,紧扣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剖析进度慢、不落实的情况,提出推动进度、促进落实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切实放大督查乘数效应。
对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式督查,加强与业主单位、乡镇联系,对立项、设计、招标、拆迁、建设等环节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施工单位制定施工计划、倒排工期,共同促进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立健全区直部门、乡镇、国企、业主、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管理制度,做到服务项目分工不分家,及时有效解决影响项目推进的用水用电、便道建设、管线迁改等各种问题。
充分发挥大督查“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结合各项重点工作安排,进一步完善“1+1+1+X”大督查机制,将招商引资项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10项工作列为2019年度专项督查的扩增项目。对督查人员配备创新采用“X+N”模式(督查组常设人员X名,根据联合督查任务从有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N名),发挥“1+1+1>3”的聚合效应。今年,跟踪督办重要工作、重点事项128个(次)。特别是为加快推进市级重点项目白沙片区棚户区改造,先后对人员在岗在位、增派人员等情况开展督查。
坚持“有所为”
增强真抓实干意识
考评体系科学有效。健全完善督查工作考评机制,结合《泉州台商投资区绩效管理考评暂行规定》,确保“督”有权威、“考”有依据。今年,将重点项目、为民办实事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单独作为一项指标纳入绩效考评中,同一问题根据督查发现超时限次数按次扣分,不设上限。在重点项目和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于在督查过程中发现的敢于担当、表现突出、善于攻坚克难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年底给予通报表扬,特别注重对完成项目征迁提前批工作和解决征迁历史遗留问题的主要工作责任人进行加分。
督查问责精准到位。将严查责任“不落实”作为督查过程中的突破口,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查找不落实的事”“推动不落实的人”,确保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对存在工作落实不力、项目完成时限滞后,被《督查通报》通报三次的单位、责任人将进行全区通报批评,通报四次将提交区效能办,使绩效考核成为抓工作落实的有效抓手,确保重点项目按时序进度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