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 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

泉州晚报

近年来,台商区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打造“幸福宜居新城”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大力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持续推动乡风民风适应时代发展。

□本报记者 杨婷婷 陈桂生 通讯员 郭熙婵

强化三级联动

织密工作落实“责任网”

为找准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带队深入辖区4个乡镇23个行政村调研指导,区党群工作部召开多场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查摆问题,逐项研究对策,并制定《2018年泉州台商投资区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将“丧事厚葬重殓,喜事铺张浪费”等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作为整治重点,提高施策的针对性和措施的操作性。

落细“责任清单”,制定下发《2018年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任务目标明细表》和各职能部门移风易俗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区、镇两级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和主体责任。今年6月4日和8月3日,先后召开全区移风易俗工作专题会和推进会,区党工委与各乡镇、区直各部门签订移风易俗责任书,督促落实乡镇移风易俗工作主体责任和14个职能部门共管共治职责,督促指导各乡镇成立专项工作班子,配备工作力量,加强对村级组织的监督、指导和培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扎实推进。

在健全“一约四会”方面,抓住村级组织这个基础,督促各行政村组建“四会”即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实现全区78个行政村“四会”组建率100%;注重把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充实到红白理事会中来,确保移风易俗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办事。融入闽南方言特色,组织修订《村规民约》,制作一批易懂易记、朗朗上口、简便管用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四字歌”,把群众意愿转化为共同意志,更好地“规”出好习惯,“约”出好风气。

实施三大行动

打好顽疾整治“攻坚战”

以前,丧事大操大办、喜事铺张浪费的现象在台商区各乡镇时有发生。今年,台商区出台了《2018年泉州台商投资区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将“丧事厚葬重殓,喜事铺张浪费”等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作为整治重点,下大力气整治丧事大操大办、喜事铺张浪费的现象,坚决打好顽疾整治“攻坚战”。

在丧事大操大办方面,在全区发出倡议,划定统一的标准,推行“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统一将殡丧期控制在3—5天,阵头乐队控制在2队以内,花圈控制在15个以内,哀乐控制在7:00—21:00间播放。比如东园镇溪庄村在安置小区内设置红白喜事集中办理场所,改革简化传统村落陋习,目前该场所已承接红白喜事30余次;张坂镇玉塘村组建免费锣鼓队、提供公共灵柩车,抵制商业中介办丧,节约办丧费用,前三季度该村丧事花费比降50%。区公安分局严格查处利用办丧期间聚众赌博,今年以来侦破黄赌类刑事案件11起,破获黄赌类治安案件64起。

在喜事铺张浪费抵制行动上,大力提倡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反对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今年国庆节当天举办的海丝艺术公园大型集体婚礼(植树婚礼)引起全市的关注,来自全市范围内的69对各行各业新人参与其中,宣扬喜事新办理念。张坂镇玉埕村将闲置的菜市场改造为婚事集中办宴点,提出“一桌酒席,不超千二百”的倡议,对桌数、餐标进行限制,破除以往大操大办、占道办宴的陋习。百崎回族乡对嫁娶分发喜糖、送嫁队伍数量给予明确规定,通过事前介入、事后监督,今年以来全乡未出现铺张浪费现象。

为了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台商区在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开展“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等工作。全区投入7.1亿元进行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并连续42个月在“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月考评中,位列全市第一名。

发挥三个作用

立起示范引领“风向标”

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落实党员干部“红白喜事报告制度”,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并定期公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活动情况,将党员干部遵守移风易俗情况纳入廉政档案,加大不良风俗隐形变异问题查处力度,对顶风违纪的领导干部坚决问责,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全区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今年以来查处违规大操大办婚庆问题案件1起1人。

发挥示范村带动作用。开展“移风易俗示范村”创建活动,围绕工作机制好、宣传氛围好、文明风尚好、村居环境好、问题解决好的“五好”标准,培育了屿头、溪庄、玉塘、白奇等10个示范村,重点打造“一村一策”,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全面开展。

发挥身边典型引领作用。选取郭泽鹏、郭廷水、黄晓冬等3位移风易俗、热心公益的典型作为台商区“身边故事·共同铭记”试点,大力宣传郭泽鹏设立1000万元慈善资金为女儿举办爱心婚礼、郭廷水简办寿宴认捐5000万元教育基金、黄晓冬简办丧事捐赠100万元善款等事迹,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让“公益慈善”成为移风易俗新风向。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