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制定出台,提出到2020年,全区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35年,全区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全区乡村要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本报记者 陈桂生 高文晨
产业兴旺 做大做优特色产业
《意见》提出,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抓紧水稻生产功能区3000亩划定,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2万亩、总产量2.95万吨,2018年建成与区储备规模相匹配的标准化储备仓容。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扶持发展水产、水果、蔬菜、花卉、畜禽等特色农产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联合体,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稳定渔业生产,扶持发展高效渔业、设施渔业、品牌渔业项目建设,建立渔业行业龙头,以典型示范带动行业发展;扶持发展鱼签、鱼卷等地方特色产品。开展池塘改造、陆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改造升级,带动社会投资;大力发展对虾、梭子蟹、牡蛎、花蛤等特色渔业;推广“洛阳桥牡蛎”国家地理商标,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
建立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库,持续推进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每年扶持1—2个果蔬、食用菌、花卉、苗木等示范带动性强的现代农业项目。至2020年,建成农业标准化种养基地20个,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2个以上。实施“互联网+农业”,推进农、林、牧、渔电商经营业态发展,加强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线上线下营销区农特产品,让农村电商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促进泉台农业交流合作,依托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等平台,积极引进台湾以及国外农业新品种,学习借鉴台湾农业先进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改造提升传统农业。
绿色生态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意见》提出,统筹并加大实施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力度,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提升1个村和改造提升78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扶持6个革命老区村建设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7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农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完成4个乡镇污水收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65%以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广农村垃圾“干湿”分离分类,实现78个行政村全覆盖。推进“厕所革命”,2018年完成新建改造乡镇公厕2座、农村公厕5座,到2020年完成新建改造乡镇公厕6座,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村公厕建设。
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到2020年,打造1家三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2家四星级乡村特色村,4家三星级乡村特色村。大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实施市级乡村旅游“百镇千村”提质行动,创新与台湾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两岸乡村旅游产业对接,加快建立镇、村、点的乡村旅游精品体系,着力形成一批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造林绿化,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矿山复绿,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水利水毁设施修复,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提升海洋灾害预警能力。
富裕农民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名
《意见》提出,支持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完善农民就业政策,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和服务,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引导和支持农民积极发展民宿、特色接待、农村康养等服务业,开发设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培育形成一批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农村青年创业创新,推动区大众创业发展基金与农村创新创业融合,多渠道搭建农民创业孵化平台,扶持发展星创天地、农村众创空间。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至2020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名,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0名,选送符合条件的学员到农业院校进行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财政2018年预算安排100万元,作为全区11个“空壳村”“薄弱村”的村财创收发展项目启动资金,力争2018年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2019年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
此外,《意见》提出,坚持稳定脱贫,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对贫困线边缘的低收入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坚持改革创新,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为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生产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坚持德治法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深化平安台商区、和谐乡村建设,创新开展四级联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集中开展移风易俗三年行动;坚持党的领导,增强“三农”工作保障力度,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全面加强基层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