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9月20日报道,浙江省教育厅制定的《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今天发布实施,每个版本各22条,“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避免空洞和说教;不要求学生背诵,但必须逐条践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981年和1990年代,当时的国家教委分别发布《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4年,教育部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并对小学生、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调整、补充。2015年,教育部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而为一,颁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
从2016年1月开始,浙江省教育厅制定更有针对性、分学段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防止空洞化、成人化、形式化和面面俱到,一改以往由专家起草的模式,从全省筛选三位一线教师作为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三个版本的执笔人,又广泛向中小学师生、家长等征求意见,从起草到发布历时20个月。
“《中小学生守则》是大规则,没有区域差异、年龄段区分,我们在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在每个学段各有侧重,并关注学段衔接和行为习惯培养的连续性、发展性。”朱国清表示。
记者发现,浙江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涉及“正确使用网络”的内容,如小学生应“学会上健康网站,不沉迷网络游戏”;初中生“上健康网站,不沉溺网络游戏,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私自会见网友,不向陌生人泄露家庭信息”;高中生应“上健康网站,不信谣、不传谣、不发不负责任的评论”。
“前期调研时,我们发现各学段学生的网络问题有差异。小学生主要是沉迷网络游戏。中学男生的问题也以网络游戏为主,但女生主要是热衷于网络小说。同时,初中生会见网友不乏被骗的案例。到高中段,学生的心智渐渐成熟,向往参与社会生活,但容易被误导、利用。”《日常行为规范》初中段执笔人、浙江桐乡市第三中学教师朱永春告诉记者。
此外,浙江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入了学生隐私部位保护的内容。对小学生,要求“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触摸;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告诉父母”。对初中生,要求“与异性交往得体大方,受他人不良碰触懂得说不,会自我保护”。
“内容具体易懂,目的就是让学生去践行。我们还考虑制作动漫版、绘本版,这样低龄段孩子更有兴趣了解、接受;也在考虑配合制定家长行为准则,让家长起榜样、引导作用。”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说。
网友纷纷指出了小学生守则第19条: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触摸;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告诉父母。
这样的行为规范,可以说是非常细致且接地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