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残疾毕业生在就业、创业时的难处,往往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求职过程中有没有遭遇过不公平待遇?哪些政策能为他们提供帮助?相关政策是否落到了实处?让他们更好地自食其力、融入社会,还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初夏,本报记者对残疾毕业生进行了走访。
——编 者
“十几份简历投出去都没回音”
专业对口岗位难找,就业不稳定,待遇偏低
今年6月,贾方亮即将从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专业毕业。离校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工作还没着落。“投出去的14份简历都没回音。”
贾方亮觉得没企业肯联络他,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缺乏相关工作经验,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聋人身份,“招聘方觉得沟通不方便,虽然我‘告诉’对方可以通过文字或者手语交流,他们还是嫌麻烦。”
贾方亮所在的专业有一个聋哑学生班,一共19名学生,目前只有4名学生找到了工作。他的同学刘秋燕在投放简历频频遭到拒绝后,准备把精力重点放在残联举办的定向招聘会上。“我也去过几次定向招聘会,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操作工岗位。我们残疾大学生都希望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学了那么多东西不想浪费掉,还是抱有一丝希望吧。”刘秋燕告诉记者。
“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让我干,这就是赤裸裸的歧视。”经历大半年的求职奔波,周婷婷有些失望。她2岁时被烧伤,被鉴定为肢体三级残疾。周婷婷学的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学校的双选会上应聘了“文员、档案管理”类岗位,差不多投了六七十份简历。“这些工作我都能胜任,但招聘方怕影响公司整体形象,也担心我的身体健康问题。”周婷婷叹口气,“说是让我等通知,其实一直没等到通知。”后来,一家酒店财务经理同情她的经历,给她提供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才干了几天,酒店老总知道她是残疾人后,立马把她辞退了。也有企业为了完成残疾人就业指标,提出给周婷婷一笔费用,挂靠她的残疾证。周婷婷拒绝了:“虽然求职很难,但我还年轻,在职业上我有自己的规划。”
一位长期关注残疾大学生的辅导员老师告诉记者,残疾学生就业面临不少难题:定向招聘中技术含量低的岗位多,专业对口岗位少;有些招聘单位到招聘会“走过场”;还有些招聘单位直接拒绝残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基本通过定向招聘、熟人介绍等实现就业,通过普通招聘就业的极少。”这位老师说,残疾毕业生工作不稳定,待遇比较低,比如去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学生,很多都没有编制,仅仅是代课老师而已。
就业支持重在“精准”“持续”
人岗匹配组织对口招聘,强化培训开展“线上创业”
春节后,周婷婷加入了一个“残疾人就业群”,群里有人告诉她,重庆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有定向招聘,她决定试试。
“去了才发现,定向招聘的职位没有适合我的,工作人员问了我的情况,让我填了《求职意向登记表》。”她说,本来不抱什么希望,没想到几天后接到中心的面试通知,是一家信息公司的热线客服专员岗位。推荐这个岗位,工作人员花了一番心思:客服专员岗位工作量不大,不需要和外界直接接触,而且在信息公司,将来还有机会提升专业技能和转岗。如今,周婷婷在这个岗位上已经顺利结束实习期,下个月即将转正,“朝九晚五,五险一金,税前3200元。我在公司接听的是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自力更生,还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周婷婷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针对残疾人毕业生的就业支持,贵在“精准”“持续”。据了解,今年重庆市提前要求各高校开展未就业残疾毕业生就业意愿摸底和就业意愿登记,按人岗匹配办法,有针对性组织对口企业和岗位,实施精准求职招聘。同时,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开展求职登记和技能培训登记,按需提供相关培训,推荐适合的就业岗位,确保服务不断线。
在重庆市大渡口区的爱心惠残众创空间,今年毕业的王闽川已经在全国首家残疾人3D打印公司——亮之冀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打印建模”的工作。王闽川患有小儿麻痹症,去年,还是大三学生的他参加了众创空间“3D打印培训班”,之后一直在亮之冀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我是学电子类专业的,做3D打印建模,没有丢专业,未来发展前景也好。”今年,王闽川又参加了3D打印培训的提高班,打算掌握好产业链上下游的技能,为将来创业作准备。
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郝建新介绍,对于一些教育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残疾人来说,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尤为重要。3D打印是高科技领域,对残疾人体力要求不高,而且3D打印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不同专业特长的残疾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数据显示,开园仅一年的爱心惠残众创空间已举办5期3D打印技能培训,免费培训残疾学员137人,91名学员取得3D打印助理工程师资格,67人实现了就业创业。
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与创业,重庆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还与众包服务平台猪八戒网合作,探索“线上就业创业”模式。一方面,培训有互联网基本操作能力的残疾人承接猪八戒网众包计件任务,实现灵活就业。另一方面,联合残联机构和公益协会,大力扶持具备专业技能的残疾人通过猪八戒网实现创业,并对他们进行创业辅导和公司孵化扶持。
莫让帮扶政策悬在半空
做好法规制度配套,用好财税激励手段,营造“支持残疾人就业”的氛围
重庆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教师徐先金认为,我国残疾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就业率低于同类的普通人群;二是就业的稳定性低于普通人群。但近年来,残疾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以重庆师大听障大学生为例,2005级到2012级,就业率从28.6%上升到87.5%。”
除了残疾毕业生自身的努力,近年来我国在残疾人就业支持方面,出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政策。
“一方面,国家加大了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力度,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重庆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雷光富认为,切实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能真正提高残疾人就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残疾人劳动就业政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制定积极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愿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发展劳动密集型福利企业,促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国家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接收残疾人就业的义务,这对残疾人就业来说是利好。”
徐先金说:“现在开展特殊教育的学校专业设置更加合理,残联提供的培训项目更加实用,学校和残联方面的交流也在加强,学生获得残联推荐的工作信息和机会多了,这都有助于提高残疾学生就业创业的几率。”
不过,采访中也有学者坦言,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好政策,但有些落地效果并不理想。
重庆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副教授郑璇是我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聋人博士,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对于聋人大学生来说,聋校教师这个职业是比较符合就业预期的。但按照目前相关法规,聋人从教在普通话和体检方面存在政策障碍,丧失了获得教师资格证的资格。
“国家鼓励残疾大学生就业,但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又堵住了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路。”郑璇建议更好地发挥财税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清除一些残疾人“挂靠式”和“悬空式”就业。要在社会营造“支持残疾人就业”的氛围,引导公共部门更多地提供公益性岗位。
负责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多年的雷光富也感觉到,残疾人劳动就业政策措施执行不力,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力量明显不足,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残疾人就业。他建议,加快出台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办法,建立用工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定期公示制度等。对于拒不执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的,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还应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本报记者 李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