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区2017年新建2家中医馆 增加中医药项目

泉州晚报

日前,《2017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据悉,泉州计划今年新建设66家中医馆,其中2家将设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百崎回族乡卫生院和东园镇中心卫生院。记者从台商区民生保障局卫生科了解到,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从2013年起,台商区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全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记者 黄雅珊 郭子芳 通讯员 洪清渺 文/图

百崎回族乡卫生院 增加中医药项目

“今年,我们将增加设备投入,加强文化宣传,在提升原有项目服务质量的同时,增加中医药项目和慢性疾病后期康复的服务项目。”百崎回族乡卫生院院长陈卫东表示。该院的中医馆于2015年10月开诊,由该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协作开展,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目前一年的就诊病人数有3000多人。

记者看到,该中医馆由中医传统治疗室、理疗室和康复室组成。据介绍,开展的项目有中医传统治疗,如针刺、推拿、艾灸、火罐和梅花针等;有理疗,如颈腰椎牵引、中频电治疗和超短波治疗等;有康复治疗,如神经疾病康复和骨关节疾病康复。

在中医馆里,骆女士正在就诊。她来自张坂镇玉埕村,今年55岁。她说,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以前在泉州第一医院就诊,来回奔波很是辛苦。后来得知百崎回族乡卫生院中医馆的医生就有来自泉州第一医院的医生后,她就直接来百崎回族乡卫生院就诊了,“在这里,我可以使用农保卡,而且省去了奔波。”

52岁的郭先生是百崎乡白奇村人,因肌肉劳损来理疗,他就是典型的在家门口看中医的,“价格优惠,效果也好,关键是离家近,每天跑一趟都不成问题。”

东园镇中心卫生院 整合中医科和骨伤科

在东园镇中心卫生院,77岁的林琼华是中医科的坐诊医生,有四五十年的从医史,“中医是祖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应该发扬光大。”林琼华说,就自己多年来的坐诊经历看,中医颇受群众喜爱,特别是老人和患有慢性病的患者。

而在该院的骨伤科室里,有7张诊疗床和3张电脑牵引床。记者采访期间,病人进进出出,人数不少。骨伤科主任陈建强介绍,该院骨伤科于2006年开诊,提供推拿、拔罐、小针刀治疗、神经根诊治和痛点封闭等服务项目。10年来,该科已得到病人的认可,通过口碑传播,就诊人数逐年增多,2016年的就诊人数是1.3万人。

该院院长李向阳表示,作为泉州今年将要新建的66家中医馆之一,院里计划将现有的中医科和骨伤科进行整合,同时对就诊环境进行改造,增加相应的器械,造福一方百姓。

部门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记者从台商区民生保障局卫生科了解到,2014年,台商区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设备提升项目纳入当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将中医药服务列入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项目。2014年至今,台商区投入中医药提升工程资金68.9万元,其中按照中医药科室建设标准,为区医院配备中医药专用药柜、设置中医科、理疗康复科,补助资金35万元;各卫生院按照要求设置或提升中医科及理疗科,配备更新牵引床等中医理疗设备,其中东园镇中心卫生院补助资金6万元,其他3家乡镇卫生院完成提升项目后各补助5万元。同时,将村卫生所中医药服务提升项目列为2015年台商区中医药提升工程的重点工作之一,为全区43个村卫生所配备火罐、针灸针、牵引床、红外线灯、中医服务专用柜等中医药服务设备,按照3000元/所补助。2016年完成张坂镇基层中医馆建设项目,省级补助资金15.9万元。

目前,4家乡镇卫生院均已按要求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并能运用中药饮片等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标准化设置率100%。

相关链接

“中医馆”中医诊疗人次 比例须超三成

“中医馆”是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的简称,依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即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建,独立设置中医科,并设中医诊室(2个以上)、中医治疗室(2个以上)等。对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要求如下:

1.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敷熨熏浴、骨伤、肛肠、其他类等项目中的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2.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0%以上;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5%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10%以上。

3.能够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和中医药理论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4.鼓励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坚持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