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57项),以及第一批至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2项)。泉州台商投资区有2项入列,分别为南音乐器制作技艺和张坂木雕。□记者 黄雅珊 杨婷婷 通讯员 朱丽琼/文 台商区教育文体旅游局/供图
南音乐器制作 已传承六代
台商区张坂镇的蔡旭(1880年—1932年)从小学木作,13岁起制作南音乐器,蔡氏南音乐器制作技艺至今已传承至第6代。据悉,在泉州范围内,南音乐器制作技艺方面,蔡氏是唯一一家。
蔡氏南音乐器制作技艺所用的材料一般选用存放20年以上的梧桐木,而制作琵琶上的天、地、人以及四相、九宫等部位时,使用的是精选的进口贝壳类材料,再经过上漆、调音等工序才可以完工。蔡氏南音乐器音色优美、经久耐用。第二代传人蔡火水制作的琵琶“爨桐”,现存于石狮群峰乐府南音社,还有一整套乐器现存于澳门南音社;第三代传人蔡炎成的琵琶“怀情”现为厦门南乐团所使用。
第四代传承人蔡东鹏自1983年起就跟随父亲蔡炎成学习南音演奏与乐器制作,尤其擅长制作琵琶。他重视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在南音乐器制作中,使用最新技术的生漆使得制作出来的乐器能够保存更久;运用现代声学原理作为南音乐器制作的理论指南,使南音乐器制作技艺得到了明显的提高。2003年中国著名琵琶大师刘德海向蔡东鹏购买了两把琵琶,其中一把送给中国音乐学院,一把自己留用。2004年,泉州南音乐团赴法国举行南音专场演出,使用的琵琶全为蔡东鹏作品。
由于社会变革带来南音、南音乐器市场萎缩,蔡东鹏打破南音乐器制作技艺仅限于家族传承的老规矩,对外招收学徒,力图改变南音乐器制作危机,将这门古老的技艺世代传承下去。
张坂木雕成支柱产业
张坂木雕主要分布于台商区张坂镇、洛阳镇,兴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步入巅峰,源于中原文化的雕梁画栋,是与建筑雕刻相辅相成而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清末民国时名师鹊起、精品迭出,新中国成立后产业兴起、异彩焕发。唐五代时期,依托闽南“皇宫起”仿宫殿式大型传统民居建筑的兴起,张坂木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之中,宅融合闽南地区的传统,既有古朴淳厚的艺术风格,又具有闽南文化的精巧成分。宋元时期,张坂木雕进入成熟时期,其艺术追求和表现形式也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拙到精,泉州开元寺、安海龙山寺等佛像,均体现这一特点。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张坂木雕步入巅峰,精品迭出,声誉鹊起,台北龙山寺、厦门南普陀等闽台名刹,都广泛运用雕刻技艺。新中国成立后,张坂木雕青春焕发,异彩纷呈,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全国著名建筑及全国主要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众多的张坂木雕雕艺珍品。
现在,张坂木雕已成为台商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文化旅游品牌,张坂木雕精致古雅,构思巧妙,有中国绘画的意境和趣味,形成了集建筑雕刻、家具雕刻、工艺品雕刻、木偶头雕刻为主导的传统木雕技艺,颇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其巧夺天工的技艺得到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广泛认同和推崇。
非遗传承工作成效显著
据悉,台商区深入开展非遗普查工作,积极申报各级非遗保护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成效显著。台商区现有各级非遗项目17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个,分别为惠安石雕(影雕)和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现共有4个,即新增的2项和原来的洛阳桥传说、泉州漆线雕;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个,即泉州歌谣(童谣);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
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方面,目前全区共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人。在泉州市公示的新申报泉州市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全区有9人名列其中。张坂镇还被列入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传统技艺”保护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