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出境游冷了境内游市场? 专家:境内游人数未下降

中国侨网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我国连续四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出境游人数、花费日益增长。有人认为,相比于境内游,境外游有更多的获得感;甚至有媒体称:“国内景点‘宰’客,导致旅游冷了国内火了境外”。为何人们会有这样的感觉?事实确实如此吗?请看记者调查。

出境游有多火

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中低价位的出境游很具吸引力

到国外旅游,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河南郑州的李先生,春节就带家人去了趟缅甸旅游。为什么选择去国外?“一方面是想让孩子走出国门见见世面,另一方面,三亚等国内热门景点很抢手,我害怕‘拥挤’。”李先生说,“十一”假期曾自驾游去北京,“人挤得像参加歌星演唱会似的,走都走不动!”

郑女士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去年和丈夫四次带孩子外出旅游:“春节去的新加坡;‘五一’游了美国西部;‘六一’逛了珠海东澳岛,‘十一’去了澳大利亚。”“今年春节去了新西兰。”郑女士坦言,“在签证顺利、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首选境外游。”

“选择境外游,首先是因为旅游产品更丰富。”郑女士说,自己更多考虑“亲子游”,国外的旅游产品如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等,供孩子玩的项目更多。“更何况,国内旅游景区太拥挤,心里没安全感;不少景点的硬件设施也不够人性化。”郑女士举例说,前几年孩子还小时,国内景区很少设母婴室,给孩子喂奶特别麻烦。

在国内旅游,郑女士还担心遇到欺诈。前不久,郑女士父母从湖南长沙老家到凤凰古城旅游。最近的高铁站是怀化南站,但转车“特别折腾”,“一些黑旅行社打着正规旅行社招牌揽客。”郑女士说,“旅游公共服务不到位,给不法分子牟利提供可乘之机,也给游客带来安全隐患。”

旅游日益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重要方式。同时,我国出境游人数、花费日益增长。根据国家旅游局及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6年全国45.6亿人次旅游;出境游1.22亿人次;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获得感从何来

差异性、境外购物是重要吸引因素;但出境游并不构成对国内旅游的分流

“出境旅游的确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认为,“前几年,出境游人次几乎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基数达到上亿人次的情况后增长放缓,但去年也有4.3%。这也体现了出境游的受欢迎程度。”

“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说,境外旅游产品具有差异性,能让旅行者有更多的获得感,某种程度上更具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李明德说,“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越是具有差异性的旅游产品,越能使游客感到新奇,也就越能给游客带来满足感。国内游,哪怕是东北人到海南的新奇体验,也远不如异国风光、异域风情的差异性大。”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看来,“出境游”的红火,某种程度是部分游客被“挤”出去的结果:“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诉求不断提高,新的需求不断涌现。但国内旅游供给跟不上——住不好、吃不好、行不好、玩不好,许多方面的公共服务还不够到位……”

戴学锋的看法得到不少认同。“客观而言,国内旅游拥挤、产品开发模式欠缺,一方面市场创新不足、秩序还有些混乱,另一方面产品价格过高、质量较低,在消费支出相近的情况下,出境旅游显然具有更强吸引力。”厉新建补充说,“境外购物也是重要的吸引因素。”

日益红火的出境游,是否真的“冷了”境内游市场?李明德不以为然:“某种程度上说,出境游并不构成对国内旅游的分流。出境游人数增加的同时,境内游人数没有下降。”数据也印证了他的观点。国家旅游局消息称,2016年全年国内旅游44.4亿人次,同比增长11%;出境旅游人数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出境旅游人数只占到旅游总人数的2.7%,增长速度也没有国内游快。”李明德表示。“再如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出境游总量仅约615万人。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出境游在我国只处于初级阶段。它的增长和我们的国情相适应,是必然趋势。”李明德解释道,“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百姓钱袋子鼓了,也有闲暇,有消费意愿,出境手续也越来越便利……从各种角度来说,‘出境游热’还会继续升温。”

国内游咋提升

扩大供给、提升服务质量、释放企业活力,国内游能更有魅力

戴学锋认为,出境游的红火,越来越使中国游客和世界充分接触、互动,有助于中国和国外的交流,有助于国民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化、了解世界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把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总的来说,出境游的正向作用大于负向作用。”

但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扩大国内旅游的“内需”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有没有可能把游客留在国内消费?怎样才能把游客留在国内呢?

“国内游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语言、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所带来的安全感,也是无可比拟的。”戴学锋认为,要想把游客留在国内,首先是要扩大旅游供给。“和每年40亿的旅游人次相比,几百家5A旅游景区远远不够。”戴学锋解释说,这当然不是说多“升格”景区就够了,而是“要准确把握大众旅游由初级向中高级阶段演化的阶段特征,把握市场需求,挖掘旅游消费热点、开辟新的旅游领域”。戴学锋举例说,像近年来自驾游、休闲游等个性化旅游活动,就要加强引导;房车、邮轮、游艇等高端旅游消费也须推动。

“还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要和国际接轨。”李明德说,“比如加强硬件建设,如游客咨询中心、集散中心、停车场、通往景区道路、酒店等,让游客吃好、睡好、行好、玩好。”事实上,国家旅游局近年来以全域旅游理念推进落实旅游供给侧改革,狠抓以厕所革命为代表的旅游公共服务,游客满意度已有明显提升。

“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快政策创新,释放企业活力,充分利用中国庞大的旅游市场需求培育本国旅游企业品牌。”厉新建也建议。

改革供给侧 适应新需求(记者手记)

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出境游、境内游的人数均不断增加,旅游日益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重要方式。但我们更应注意到,人民群众对旅游品质的诉求不断提高,新的需求不断涌现,消费分层明显加速,个性化、自助化、休闲式旅游消费渐成主流。

然而,我国旅游市场的供给,却显然并未跟上消费升级的步伐,旅游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新的旅游消费要求,供求矛盾比较突出。这也是为何屡屡传出“国内景点不给力,导致旅游冷了国内火了境外”论调的原因。准确把握当下人们旅游的特征和需求,从供给侧深化改革和创新,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原标题:出境游火热境内游遇冷? 专家:境内游人数未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