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搜:把千古之美奉献给读者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

把千古之美奉献给读者

——读《品读正定》有感

□程宝怀


【资料图】

收到孙万勇同志新作《品读正定》(学习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我作为本书顾问,由衷地感到高兴。作品独特丰富的内容、精美的文字和熟悉的图片,让我犹如又置身正定,触发情感共鸣,获得不少感受。

(一)

我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在正定工作,因此对正定格外有感情,对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十分关注。

我知道要想解读好正定,是非常不易的。正定历史底蕴深厚,史料繁多,时间跨越几千年,空间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建筑、交通、宗教、民俗、自然、地理等诸多门类,不夸张地说,这本身就是一部小百科全书。

而在当今,正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社会关注度与日俱增。

习近平同志曾说:“正定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我爱自己的故乡。”(《正定古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我有幸和他一起搭班子,真切感受到他与正定人民的深厚感情。

如今走进古城,犹如在历史的长廊里穿行——从隋、唐到民国,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建筑和古文物俯拾可见,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城墙街巷皆有故事,市民气质悠然,吸引来八方游客。

……

这就是不同寻常的正定。她为什么这样引人注目?她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她从哪里走来,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有哪些历史瑰宝和杰出贡献?这一系列问题,等待人们去解读,需要有人去回应。

过往,从不同侧面挖掘正定古城的史料、梳理正定文化的书籍为数不少,但迄今为止还缺乏一部能够纵览历史、全面剖析正定内涵气质、人文精神,而又深入浅出、耐人寻味的综合读本。

可喜的是,作者曾经担任过正定县委书记,又是一个历史文化爱好者,历经两年耕耘创作,带着感情完成了《品读正定》。这种宝贵经历和情感,为洞悉历史、创作《品读正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背景,这本书是对正定全方位的历史纵览,是一次由表及里、品析内涵的深入解读,无疑登上了诠释正定历史文化的一个大台阶。

(二)

一本好书,贵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品读正定》通篇下来,始终紧紧围绕着正定古城,纵横历史,大开大合,聚焦价值,彰显精神。

翻开《品读正定》,我们看到在中国历史的一些重大进程中,在许多重要的文明赓续中,正定都没有缺位,并且起到过重大影响和作用;这里“穷边无处睹春荣”,丝绢悠长,麦黍飘香,堪称繁华巨郡;这里有美轮美奂的古建艺术,“九楼四塔八大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数次到访正定,给予古城很高评价;这里是元杂剧的诞生地,厚重的文化土壤培育出精美的剧目,也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这里有勤劳质朴的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明成果。

在这部书里,我们看到了正定作为钟灵毓秀的藏龙卧虎之地,哺育出许多闻名遐迩的英雄豪杰、文学大家、科学巨匠,为武赳赳,为文彬彬。比如,南越王赵佗,在漫长的岁月中,带领真定的将士,拓疆土、和百越、开岭南,尤其是经曲折而不忘初心,历蹉跎而魂系华夏,二度归汉,维护了中华民族和国家的统一;比如,光武帝刘秀在真定的征战,拉开了中兴汉业的大幕,真定不愧是刘秀乃至东汉王朝的龙兴之地;比如,安史之乱时,常山太守颜杲卿临危不惧,联合其堂弟、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同举义旗,上演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抗击叛军的大剧,其大义彪炳于汗青,其精神为后人师表。还有诸如三国名将赵子龙,北宋名相赵普,金代医学家李杲,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明朝重臣梁梦龙,清代保和殿大学士、收藏家梁清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王士珍,中共正定第一任县委书记尹玉峰等,不胜枚举,作者都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历史定位的角度给予很好的诠释。

我们看到对千古之美的古建筑作了浓墨重彩的描述。作者以梁思成先生的视角,记述了我国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铜铸立佛隆兴寺观音菩萨像,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开元寺钟楼,“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的阳和楼,堪称孤例的广惠寺华塔,历史最久远的文庙大成殿,等等,这些历经千年沧桑而熠熠生辉的中华古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

我们还看到了对正定经济、交通、佛教、文化、民俗等方面内容的细品慢读,其中时间空间有机结合,人物事件跌宕起伏,无不引人入胜。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既见人见物见事,又见思想见精神,彰显出整部书的主题鲜明和内容丰富。

(三)

《品读正定》,延续了“品读”的风格,“品”出了新的高度。

《品读正定》,是孙万勇同志“品读”系列的第三本书。作者退休之后,笔耕不辍,五年时间完成了三部作品,且书的品质皆属上乘。此前,已有《品读石家庄》《品读西柏坡》面世,引起热烈反响,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好评,并且获得多项荣誉。

“品读”,具有明显的特点。特别是《品读正定》,不是对已有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透过历史大幕,挖掘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不少细节都是第一次被读者知晓,然后史论结合,深入剖析,给人以清新生动、启迪顿悟之感。

比如,“滹沱一片冰”章节,挖掘出刘秀在真定联姻的故事,反映出真定在中兴汉业中的作用,情节细致,形象丰满;再如,对“悠长的丝带”的提炼,由南杨庄出土的两枚陶制的蚕蛹,到真定丝织业的繁盛,再到如今现代化的纺织业,一条丝带贯穿数千年正定的历史,始终没有中断;还有对抗战时期高平地道战的论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隽永深长,启迪后人,等等。

不仅如此,叙事内容注重再度创作。纵观全书,每一章、每一节,都是在挖掘的基础上,精心进行再度创作,深度采撷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品出与众不同的内涵与气质、魂魄与神韵,充分运用“品读”的行文风格,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寓于历史、寓于人物、寓于历史与人物的结合之中,既做到史论结合、镜鉴当今,又达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文学性和可读性。

我赞成史料方家王志敏的评价。他认为,文贵出新,《品读正定》就新意满满。出新在“品”,一如饮酒、饮茶须品,读史亦然。品,是宏大、细微、雄浑、深邃的全景透视,品之下始得真味。品,是自然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全息洞见,是有血有肉、入骨入髓、摄魂夺魄的剥茧抽丝,是深入进去、延伸开来、升华上去的觉之悟之。

我相信,《品读正定》一定会给读者带来优秀的精神食粮。

(本文作者系正定县原县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