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的NBA刚刚渐入佳境,CBA却早已落下大幕,且国家队的超长集训都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近期,舆论炮轰长期集训模式,并称CBA赛程太短导致球员得不到实质提高。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CBA和国家队关系的讨论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超短的联赛
NBA常规赛长达6个月,季后赛也有2个月,算起来有8个月的时间。反观CBA联赛,过去的2014—2015赛季CBA升入两支球队,扩军至20支队伍,赛程也变为38轮,按理说时间应该延长,可篮协偏偏给出一周三赛的紧凑方案。最终,随着总决赛3月22日落幕,将当赛季的CBA赛期定格在142天,甚至比前一个赛季还少了1天。
超短的联赛赛程也让中国篮球的新人们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以最近大热的周琦为例,有专家为周琦与NBA同年龄段的球星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论是NBA球员每年参加的联赛场次大概是CBA球员的3.24倍!这意味着,周琦需要3个半赛季才能赶上同年龄段NBA球星一个赛季的场次,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
超长的集训
原本应该承担“造血”功能的联赛由于赛程过短,本土球员得不到太多的锻炼,因此球员成长的重任则落到了国家队的身上,于是这才有了类似今年这样长达178天的超长集训。
在中国男篮主帅宫鲁鸣看来,长时间的集训其实是为了给联赛“还债”,“其实基本功训练对任何一个等级的球员都是必要的,加上我们运动员整个赛季都是以赛为主,训练是为了准备比赛。那我们就需要通过集训的这段时间让运动员在技术娴熟上能更好一点”。除了基本功的训练,国家队甚至要承担起培养球员职业态度的任务,宫鲁鸣透露,“集训还包括平时的生活管理,这些都是有一系列要求的,包括饮食、生活规律、球员对训练的投入等。”
诚然,国家队的超长集训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在联赛休赛期太长的情况下,职业球员如何保持状态乃至提高水平一直是各队的难题。
畸形的对立
原本应该相辅相成的联赛和国家队,却因为各自的不合理而形成一种畸形的对立,这样的情况在世界篮坛都实属罕见。在奥运会金牌战略的冲击下,联赛为国家队让路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但这种模式的效果如何?最近的经验告诉我们——收效甚微。
就拿去年经历了长期国家队集训的那批球员来说,夏季长期的封闭集训其实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以上赛季CBA为例,参加去年集训的球员中除了郭艾伦和周琦之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水平下滑的迹象,这与球员长期经历枯燥集训,身体提前透支有着不小的关系。
或许,应如姚明最近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所说:“中国篮球的发展必须以联赛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