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胃肠肿瘤

泉州企业家杂志

重视胃肠肿瘤

文/陈锦萍

胃肠肿瘤是常见病,也是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全球最新癌症报告,不管是全球、亚洲,还是中国,胃癌、结直肠癌的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二者两项指标均位列前五位;而且在中国,胃癌、结直肠癌不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在国际上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防控形势严峻,所以早诊早治工作以及胃肠肿瘤科普筛查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号召全民了解、预防胃肠肿瘤。

目前科学研究显示:胃肠肿瘤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还无法像传染病一样找到特定的,单一的病因、措施。针对肿瘤,做好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疗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

相应地,胃肠肿瘤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三级预防。一级预防的目的是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即病因预防,约80%以上的人类癌症由环境因素所引起;二级预防的目的则是降低癌症的死亡率,即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监测,从中发现癌前期病变及时治疗;三级预防的目的在于提高癌症的生存率,即对肿瘤患者积极治疗,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及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主要包括:放化疗以及生物治疗手段、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

一、大肠癌的三级预防

大肠癌即结、直肠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呈年轻化发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从正常结直肠粘膜发展到癌大约需要5-15年,因此大肠癌预防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因素预防:饮食因素大概在结直肠癌因素中起50%的作用,而家族遗传性因素起大约15%的作用。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偏爱“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脂肪(油)、高蛋白(肉类)、低纤维素,要多吃粗粮、蔬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及控制饮酒与吸烟两种习惯。

2.化学预防:许多医学研究提示阿斯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危险性,还可减少息肉腺瘤的发生。非甾体抗炎药(NSAID)、选择性COX-2抑制剂亦可显著降低结肠癌的危险性。还有姜黄素等的防结直肠癌前景正在研究中。

3.体育运动:适量的体育运动可明确地预防结肠癌。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预防大肠癌的健康十六字方针,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二级预防即“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由于结直肠癌早期大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结直肠癌筛检。

结直肠癌常用的筛检方法是在高危人群中采用肛门指诊,大便隐血试验、粪便基因检查和结肠镜检查。肛门指诊简单易行,不受设备条件限制,可检查肛门以上6-8cm左右的直肠。我国临床观察发现,直肠癌占大肠癌的50-60%左右,超过70-80%的中国患者结直肠癌好发于此段直肠内,故指诊可获良好的筛检效果。不在此范围的结直肠癌以及缺乏经验的医生亦可漏诊,所以建议纤维肠镜作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初筛检查。高危人群至少包括以下几种:1.40岁以上有肛肠症状两周以上的人群;2.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4.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5.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有家族史者,通过遗传学检查,筛查出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7.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通过肠镜检查并病理活检可以及早诊断病情。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患者,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结肠炎,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对于早期肠癌来说,若肿瘤较小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等内镜治疗。规范化的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仍是治愈大部分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术后根据病情进行恰当的综合治疗。

三级预防

目前对大肠癌患者除了手术治疗以外,还辅以适当的放化疗、中医药治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

二、胃癌的三级预防

中国不仅是胃癌高发大国,还是胃癌死亡大国。中国胃癌发病人数占全球所有胃癌新发病例的40%以上。这不是因为中国人的人种与外国人有区别,更多的是和饮食习惯以及筛查防控措施有关。

一级预防

1.病因学预防。改进不良饮食习惯和方式:要按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食物不能过硬,进食不宜过快,平时应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饮食习惯。应尽量减少盐腌食品的摄取。少吃烟熏,油炸和烘烤的食物。多吃具有防癌作用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大蒜等。

2.发病学预防。针对胃癌前疾病采取干预措施,阻断癌前病变演变成癌或使其逆转成正常细胞。

二级预防,胃癌的预后有赖于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而在自然人群中进行普查无疑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途径。

1.早期发现的途径——普查

根据国内胃癌患者的统计资料,胃癌在出现症状后3个月内能得到诊断的不到1/3,而在出现症状后一年以上才得到诊断的超过1/3。在一般综合性医院门诊诊断的胃癌患者中,早期胃癌不足10%,近年来,由于胃镜的普遍应用,在医院门诊诊断的早期患者数有了一定提高。

2.普查重点——胃癌高危人群

普查重点:年龄在40岁以上,有反复上消化道症状,诊断不明者。患有胃癌前疾病,如萎缩性胃炎、经久不愈的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恶性贫血。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上皮出现胃癌前病变者,包括异型增生及不完全性大肠型肠上皮化生等。有胃癌家族史者。

3.早期发现的关键——筛查方法

纤维胃镜和胃黏膜活检病理时胃癌确诊方法,目前缺乏理想的胃癌初筛手段。

4.胃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目的——早期治疗

胃癌已经确诊,应及早争取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胃癌来说,若肿瘤较小同样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规范化的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施行开腹手术或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胃癌综合治疗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唯一可以治愈胃癌的方法。术后根据病情进行恰当的综合治疗。

三级预防

中晚期胃癌应加强综合治疗,解除疼痛,提高生存质量。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观察,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康复。

三、胃肠外科的专科化发展

胃肠肿瘤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含结直肠外科、胃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是一个高度个体化的治疗,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我国的胃肠外科与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我国胃肠外科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设备创造与革新方面,腹腔镜、机器人、单孔腹腔镜、3D腹腔镜、裸眼3D腹腔镜、4K腹腔镜、超声刀等各种手术平台和能量平台都已在操作便捷、视觉清晰、切口隐蔽等多个方面展现,使微创手术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与更佳的效果。在术式与技术方面,腹腔镜下各种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层面与间隙的解剖、功能和脏器的保护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均已十分成熟,并在不断规范中。在推广与普及方面,从发达地区到偏远地区,从大型医院到县市级医院,从资深医师到青年医师,都已广泛接受并实践微创腹腔镜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微创手术)的成熟和推广,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主流的手术方式。

胃肠外科专科化、微创化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胃肠外科专科化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促进胃肠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推动规范化发展。专科化在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胃肠外科治疗已由传统的纵向的转、会诊向横向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转变,即多学科综合治疗,使医疗质量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又上了一个台阶。胃肠外科发展专业化、微创化是趋势,也是必然。

泉州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就是在这个历史潮流下专科化发展起来的。该院胃肠外科是泉州地区最先以治疗胃、结直肠肿瘤为专科的科室,是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地区级医学领先学科,是泉州地区率先开展规范化腹腔镜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并能够同步开展国内外最新多项高难度手术的医学中心。该科有多人担任国家级及省市级学术团体的副主任委员、常委及委员。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从病因到治疗多环节的预防,重视结直肠癌、胃癌这个疾病的发生。同时,作为一名胃肠外科医生将顺应历史的潮流,通过专科化知识,获得最新、最快的医学信息和技能,为本地患者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精准、更加专业的医学外科综合治疗。

医生简介:

陈锦萍,泉州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亚洲结直肠盆底疾病联盟(亚太结直肠联合会(APFCP))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曾获泉州市卫计委“培养型人才”、2018泉州市第一医院首届国家医师节“优秀医师”、2018年中国中青年医师胃癌手术大赛全国总决赛(Cesar Roux奖,二等奖)、2017年第4届全国结直肠肛门外科青年医生手术视频大奖赛第二名、2018年第八届中国结直肠肿瘤中青年专家手术视频大赛年度总决赛总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