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岭镇路口村——红色的老区基点村

泉州企业家杂志

题记:

70 年波澜壮阔,70 年风雨征程,新中国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足以告慰先辈,足以昭告世界。在那些波澜壮阔的后面,在那些风雨征程之中,人们一定不会忘记,为新中国成立而默默牺牲、默默付出的人们。

今天,本刊特地摘选涂岭镇路口村——老区基点村的革命史略,让我们借着这些朴素的文字,重温革命早期的艰苦与卓绝。

涂岭镇路口村——红色的老区基点村

涂岭镇路口村——红色的老区基点村

泉港区涂岭镇是一个老区镇,全镇 21 个行政村均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路口村是其中的代表之一,1983 年8 月 12 日,福建省政府确认路口村为革命老区基点村。

路口村位于福厦线驿峰路入口处,是福厦线与惠北通往惠东的天然交叉点,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民主革命时期路口村是地下革命的重要交通站,是中共地下组织开展革命活动较早、坚持时间较长、受波折较多,为革命斗争事业作出较大贡献的堡垒村之一。

(一)

路口村人多地少,土地瘠薄,十年九旱。旧社会官府黑暗,兵连祸结,土匪为患,民不聊生。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村里穷苦人家有半数以上背井离乡到厦门谋生。在那里,他们仍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多数沦为苦力工人,受尽欺凌和压迫。

1927 年 1 月,中共闽南临时特委 ( 福建省委前身 ) 在漳州成立,后同年迁到厦门。给苦难深重的福建人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流落在厦门的路口村有志青年,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接受了党的教育,纷纷投身革命营垒。其中,30 多人参加了赤色工会和工人纠察队,如苏发泉、陈兴桂、陈山德、陈木、周田生、陈维生、吕好成、陈心玉、陈友德、陈达才、陈春桂、朱水莲以及曾水玉、陈淑美夫妇等。后来参加共产党的有苏发全(省委工运部部长)、陈兴桂(省委秘密印刷所负责人 )、陈木、周田生、陈维生 5 人,

他们在省委书记罗明和军事委员陶铸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组织“同励社”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团结更多的旅厦乡亲和工人群众向反动派展开了抗争,攻打台湾公馆,攻打会审公堂、盐务局,参加陶铸同志亲自领导的 1930 年 5 月“厦门劫狱”斗争,为革命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其中为革命壮烈牺牲的有:苏发全(1957年1月22日被厦门市委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陈心玉;蒙受牢狱之灾的有苏能全、苏保全、曾水玉、 陈淑美等。   

同时,路口旅厦乡亲经常往返于故乡之间,把马克思主义播撒在家乡的土地上,也同时点燃了路口村的革命火种。

(二)

1926 年冬,中共惠安临时县委成立,并在涂岭地区发动土地革命,开展农民运动。中共涂岭区委领导人吴敦仁、吴国珍等同志亲自到路口村组织秘密农会,建立农民武装,发起反抗“包捐”“包税”的斗争。在区委领导下,路口农民参加进城夺回军阀控制的“惠洛”公路权的斗争,参加涂岭农民自卫军武装抗捐的多次战斗,在乡村发起禁烟禁赌、打击土匪、惩治恶霸及抗击一切封建陋习的革命行动,一时成了涂岭一隅革命火焰燃烧最炽烈的乡村之一。

1930 年 5 月,在厦门的陈兴桂同志因省委秘密印刷所遭破坏,受到反动当局的缉捕,罗明、陶铸等同志安排他回乡参加泉州地区地下斗争的领导工作。陈兴桂同泉州特委、惠安县委接上关系后,立即着手成立了路口地下党支部并亲任书记,党员有陈木、周田生、陈山德等。支部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紧整顿和扩大武装队伍,在路口组建农民自卫军的一个营,由陈木同志负责,营员来自路口、模柄、驿坂、后吴等地共有150多人。同时,在朱水莲家旧厝成立“青年俱乐部”,在 周邻几个村办起农民夜校,建立妇女会(负责人朱水莲)、少先队 ( 负责人陈虎成、陈锦法、苏溪柏、陈振辉 ) 等组织,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广泛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和反动统治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三)

随着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1930年7月下旬,中共泉州特委和惠安县委在惠安县胡埭头村胡文炳家召开会议,省委书记罗明参加,陈平山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确定惠北以涂岭为中心,惠东以后洋为中心举行惠安武装暴动,夺取反动政权。会议推举陈兴桂为惠安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委员会主席、陈冬水、陈琨为副主席。同时,成立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两个团的建制,陈平山任总指挥兼红一团团长、政委。惠北为第一团3个营9个连的红军队伍,路口村陈木为第一营营长。会后,特 委和县委领导人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分头行动,紧锣密鼓地做暴动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准备,地下党领导人陈平山,蓝飞鹤、吴敦仁、吴国珍以及陈兴桂、陈冬水等同志都先后来到路口村,以青年俱乐部为据点,宣传党的主张,组织部署这场斗争。

在这场震撼八闽大地的严峻斗争中,路口人民始终英勇地冲在斗争的最前列:

1. 暴动前夕。1930年7月6日 ( 农历六月十一日 ),路口、涂岭、前欧、“十八乡”的前烧、三朱等近千名农民武装打掉了汪柴水匪军驻菱溪的一个连,扫除了惠安暴动后红军通往三坪游击根据地的障碍。在社庄岭战斗中,特委领导蓝飞鹤、县委老许 ( 杨道平、长汀人 )、吴敦仁、陈兴桂、陈冬水以及吴国珍都亲临前线,负责全面组织和指挥。虽然朱成吉烈士在指挥战斗中壮烈牺牲,但斗争取得了全胜,它揭开了惠安暴动的序幕。

2. 暴动期间。1930年9月14日,红一团3个营500多名红军战士在陈平山同志亲自率领下,在涂岭恒德寺集结誓师后,15日凌晨进攻惠枫车站地霸陈速生的武装据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路口村参加暴动的有陈兴桂、陈木等34人。这次暴动虽因风声走漏敌人早有戒备,久攻不下而自动撤回,但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在涂岭的反动统治,受暴动震慑的地主陈速生于18日仓惶外逃,涂岭伪乡政权从此一蹶不振。

3. 暴动后,党的领导人蓝飞鹤、陈平山、吴敦仁、陈琨、林权民等同志先后惨遭杀害,白色恐怖笼罩整个惠安。当时,盘据惠西的悍匪汪汉民也派匪兵围剿路口,迫害红军家属,抢掠财物勒索赔款1000银元。暴动活动联络员陈传生被迫外逃他乡,其爱人临产血崩未能及时救治,母婴俱逝,家产也被洗劫一空。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陈兴桂同志派陈来兴到厦门约请旅厦工人纠察队员、路口村民陈心玉、陈山德、何良水、张江南等来村,谋划伏击汪匪的事务长陈 XX,后在西坑村设伏中因枪械失灵伏击未果,但也足令汪匪胆寒。

(四)

暴动失败后,路口村一大批骨干分子回厦门继续坚持斗争。革命活动一时处于低湖,但久经斗争锻炼的路口群众并未丧失革命意志,而是更加坚定地与敌展开周旋。其时,党的许多领导人来惠调研、检查工作仍以路口为栖身据点,如惠安特支书记曹海、泉州特委书记许义和、省委巡视员陈文澜、虞某等都在路口隐蔽,受到很好的保护和接待。1930年12月,反动派悬赏五百大洋缉捕蓝飞凤同志,身患重病的蓝飞凤在路口妇女会主任朱水莲家中隐蔽了1个多月,得到了细心照料和保护。白色恐怖中的路口村革命群众始终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坚贞不渝。   

1931年2月陈兴桂与病愈后的蓝飞凤到莆田、上海等地寻找党组织,因染霍乱,滞留在沈家门。1932年“闽变”后,陈兴桂病愈后回到家乡,立即与惠安县委曹海等同志取得朕系,在家乡兴办免费高山小学、儿童夜校、成人民校,开办流动培训班,教员有陈兴桂、苏能泉、陈达才、许锦 ( 前烧人 ) 等。同时重建青年俱乐部,利用这些阵地宣传革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陈兴桂还在五里松、花园、菱溪、墓奄等村恢复和重建秘密农会、妇女会、训练青壮年积极分子。党的领导朱汉膺、唐言福、蔡协民等也来此活动。路口村在白色铁幕下仍然为我党的一个红色根据地。惠安特支书记曹海在路口坐镇指挥收编地方民军的工作。1934年12月,因土匪陈春李出卖,曹海在花园村不幸被捕,后牺牲在狱中。此后,反动当局更加密切注视着路口村的一举一动,斗争更加困难。尽管如此,路口的革命者始终没有退缩,没有颓废变节和落伍。从抗战时期直至惠安解放,该村革命火种不灭,辈有新人出。

路口村坚持地下斗争几十年,始终高举革命大旗,他们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地为之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学习。(本文为王志忠根据党史资料搜集整理)

注:为弘扬红色路口的革命传统,本刊拟于近期推出《红色路口》特刊,专题介绍路口村的光荣革命历史。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