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变持重 知过自新——弃文习武的泉州最后一位武状元黄培松

泉州企业家杂志

灵变持重 知过自新 ——弃文习武的泉州最后一位武状元黄培松

文 摘自《泉州状元录》

灵变持重 知过自新——弃文习武的泉州最后一位武状元黄培松

文考不遇改武举,直至夺魁从监斩革命党人到民国“培威将军”,黄培松的灵变和自新,颇能体现泉州人的通情达变、顺应时代潮流的性格特征。

黄培松 (1855-1925 年 ) 又名尔琴,字贤礼,号菊三,清咸丰五年 (1855年 ) 出生于南安仁宅乡后坑垄村 ( 今属洪梅乡 )。少时习文,应泉州府试,屡试不中。因身体魁梧,膂力过人,便弃文习武,拜晋江罗溪 ( 今属鲤城 ) 武举人黄纪堂为师。光绪二年 (1876 年 )丙子科武举,培松获乡试第二名;光绪六年庚辰科武科会试,获第一名;殿试钦点状元及第。

相传黄培松殿试时,使用的主打兵器是大刀,在应试舞弄中突然失手,大刀几乎落地,他灵机一动,瞬间用脚踢起大刀,不动声色地继续飞舞。事后,考试官召问这一招法,他回答说叫作“魁星踢斗”。考试官认为其武艺有独创,状元便为他所得。黄培松初授一等侍卫。不久,出任广东参政、游击,旋升琼州总兵,记名提督。以军功赏“卓卓勇巴图鲁头品顶戴”。

宣统三年 (1911 年 ) 三月二十九日,中国同盟会根据孙中山主持制定计划,由黄兴率领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起义,进攻两广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调集大批清军前来镇压。革命党人与清兵展开鏖战,因力量悬殊,牺牲和被俘

一百余人。被俘的革命党人受审时,培松以协督职务参与审判,并受命为监斩官。培松会审革命烈士,引起泉州革命党人的愤慨。武昌起义后,泉州革命党人发动群众将泉州开元寺前为培松中状元树立的状元牌坊拆毁。

民国二年 (1913 年 ),培松为福建护军使,驻福州。民国四年,厦门革命党人组织反袁起义失败,培松任福建漳泉总司令,驻厦,加强镇压革命党人,并与厦门豪绅、商会总理黄世金勾结,破坏革命,时称“二黄”。革命党人为密除“二黄”,遂派杨子熙行刺黄世金,又派庄汉民利用黄培松来泉之机,途中拦截,但均未成功。

民国五年六月,北洋军阀执政,萨镇冰为福建清乡督办,举培松为会办。培松目睹革命党人为国捐躯的壮举、清政府的腐败、袁世凯的卖国、南北军阀的混战,对时局的认识渐渐清醒。由此凡事持重,不滥施刑杀。国民政府为此赠他以“培威将军”称号。

民国十一年,培松解甲,隐居厦门,倡建厦门江厦祠。民国十四年,黄培松病卒于福州。黄培松有两个儿子,长子黄孟奎,曾任福建省教育厅长,次子黄曼士迁居新加坡,在侨界颇有影响。长女黄莲美,嫁给他的得意部将、惠安螺阳镇梧塘村人许惠豹。1916 年,许惠豹将军在剿南靖土匪时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