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瞭望到很远的以后,就算曲折的路,我终究能找对方向,因为梦点亮了星空……”一曲《因为梦》,激励着多少人背起行囊,奔赴他乡。在泉州,也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怀揣梦想,融入泉州,构筑起“五个泉州人”。泉州连续十几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列全省首位,这份功劳簿上,他们也有一份。
在新泉州人群体中,最为庞大的当属与福建一山之隔的江西人,在泉江西人人数最多、涉及行业最广。在政协第十二届泉州市委员会委员中,唯有的两个外地人,其一就是江西人杨祖亮。除了泉州江西商会每第三届理事会会长这个广为人知的身份,他还是福建金鸿建陶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荣获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也曾被评为泉州市“十佳外来创业精英”。
江西,曾是农桑富庶之地,信奉读书至上,农耕经济长期占据主要地位,思想难免传统与保守,在与泉州开放拼搏的海洋文明碰撞后,激起了一朵朵改革的浪花。
技术立足 点燃建陶革命
晋江磁灶,因瓷而兴,因瓷而名,改革开放初期曾上演着“一个烟囱底下一个万元户”的神话。可就在20世纪90年代初,磁灶的很多民企也曾面临巨大的技术瓶颈,不设法突围,就只能面临淘汰的结局。当初民企所面临状况与杨祖亮立足泉州的缘源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
杨祖亮,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而被推荐至佛山一家颇负盛名的国营陶瓷厂工作,同期进厂的还有不少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高才生,这让他备感压力,钻研技术的劲头更足了,时常在工作室一待就是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两三年,他就已经掌握了多项顶尖的研发技术,还研制出了几项重要配方,成为了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与此同时,1991年,晋江磁灶镇的一家颇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正在寻求突围的办法,引进了一条滚道窑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设备来了,可是没有专业的人才,把这位民企老板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无奈之下,他主动联系了行业内的权威杂志《中国陶瓷》,找到了主编本人,希望他能推荐人才。可在当时,不是一些具备理论水平的高校人士,就是一些在企业中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技术员。完全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太少,无巧不成书,杨祖亮的恩师与《中国陶瓷》杂志社这位主编恰好是同学,在听说这件事情后,他不假思索地就推荐了当时理论与实践都达到高水准的杨祖亮。
于是,杨祖亮在恩师的委托下,答应请假一星期去晋江帮那家企业看一看。去了之后,杨祖亮像国宝熊猫一样被“看管”起来,这位老板的二儿子寸步不离地跟着他。杨祖亮果然名不虚传,这条让人摸不出头绪的滚道窑在他的手中活起来了,他用这个窑烧出来的瓷砖在颜色、完整度、成品率以及产量方面都不是过去所能比的,尤其是产量,翻了10倍之多。瓷砖烧出来了,假期也要结束了,这位晋江老板如获至宝,怎还愿意舍弃,他让自己的儿子跟着杨祖亮回原单位,并交待他儿子:“如果不能把杨祖亮(挖)请回来,你自己也别回晋江来了。”不久之后,杨祖亮被民企老板真诚的求才爱才之心打动了,又再次请假来到晋江,这一次他就留下了。
泉州人向来慷慨,更何况是对于人才,身怀技术实力的杨祖亮月薪从当时国企业的400元直接跃到5000元,年底还拿到了25000元的分红。在企业中人才的效益被最大化,由于杨祖亮的加入,让这家企业4个月盈利了400多万元,让其他企业钦羡不已。当时的泉州,这个技术领域高端人才基本上是空白,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渠道和办法请杨祖亮进行技术指导,有的甚至偷偷与他接触,想请他上门。1992年底,他跟朋友合计,打算开一家化工店,将自己的配方普及到更多的企业,同时帮助企业技术指导作为服务。这一举动,让他的配方和技术这些无形资产不再是一家独有,而是普及到千家万户,这彻底掀起了磁灶建陶一轮的技术革新。
夹缝求生 加入泉州创业浪潮
新千年伊始,建陶行业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万象更新,而是每况愈下,在市场饱和等各种因素夹击之下,不少瓷砖厂倒闭,磁灶镇也加快了“腾笼换鸟”的步伐。杨祖亮从技术员起步,供应原料到生产原料,与建陶相伴了十几年,这个行业,他不舍得离开,也不甘心离开。
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结合目前市场的状况,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做陶砖。陶砖与瓷砖的区别主要在于吸水率,相较于瓷砖的精美和多样化,陶砖较为单一,体现出一种天然的朴素主义。面对质疑,实际上杨祖亮早已深思熟虑,陶砖耐温耐寒耐腐蚀,色泽稳定,还有良好的吸音效果,几十年不变。
看准了就下手,2003年,他带着一班技术人员在惠安创建福建金鸿建陶有限公司,专注于陶砖的研发生产。陶砖作为建筑外墙砖淘汰的产品,想要重新被市场接受谈何容易。熟悉生产工艺的他想方设法把陶砖变成高档的仿古砖。一开始,一切并没有预想的顺利,市场的接受也需要过程。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5年夏季,一场巨大的台风来袭,惠安黄塘镇领导在杨祖亮企业召开紧切会议,制定方案,抵御台风。那几个晚上,七八名干部通宵在企业值守,用杨祖亮的话说:“镇领导们面对自然灾害,比我自己还爱护我的企业。” 这件事情让杨祖亮动容,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泉州并没有因为他是外地人而有所取舍,而是与他一起坚守在一线,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也正是这件事情让他坚定信心,一定要把陶砖做出品牌来。
技术方面的流程都亲力亲为过,所以熟门熟道,公司开发生产的酷陶牌KOTAO陶土砖、金刚红防潮砖,具有优良的抗冻、耐腐蚀风化性能,尤其艺术釉系列,风格独特,高贵典雅,是现代化潮流建筑屋面的高雅装饰精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不久前,荣获“2017未来建筑奖“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向杨祖亮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全面设计御窑博物馆墙面砖。
凝心聚力 打造在泉异地商会样板
在2017年“建设者之声朗诵大会”上,一首由泉州江西商会原创的诗稿《江西人,以泉州的名义》牵动了60多万在泉创业打拼的江西人的心, 这个分布在鞋服、陶瓷建材、工程机械、装修装饰、食品、电子、酒店餐饮、文化传媒、咨询广告等各个行业的群体,如诗歌中所言:
从最基层的打工做起,从一份份合同的签订做起,用勤劳的双手、敏锐的洞察、爱拼敢赢的精神投身大泉州的建设,在泉州的日益繁盛中成就了自己。
杨祖亮非常敬佩泉州人团结拼搏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之下,作为泉州江西商会这个群体的“领头羊”,深知商会对于在泉江西人的意义,他要把大家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凝聚智慧和力量为家乡江西、为第二故乡泉州两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泉州江西商会成立9年来,文化活动不断,公益活动不断。组织驻泉各赣籍商会对家乡的敬老扶贫活动,为江西各县市的水灾募捐,公益助学,尤其对在泉赣籍务工人员助医帮困。曾举办的“出彩江西人”“感动江西人”等大型公益活动作为在泉江西人特有的文化活动,凝聚了乡情,挖掘了人才。
这些年,优秀泉属异地商会、4A商会、五好基层商会、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和牌匾接踵而来,闽赣两地各相关单位及各级领导对泉州江西商会这些年作出的贡献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就在几个月前,泉州市统战部为泉州市第一医院病房“同心楼”的建设向社会募集公益资金。泉州江西商会在第一时间积极发出倡仪,商会会员纷纷响应,短短的几个小时就筹集了20多万元。杨祖亮说:“作为新泉州人,我们感恩第二故乡。”或许这场爱心接力,正是他们对泉州无言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