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至今,泉州共接受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捐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南安侨亲捐赠兴办公益事业达28亿多元。2017年,南安市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南安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总额达15541万元,项目220个,南安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24年侨捐超亿元县(市)。
家,是中国人共同的信仰。两组数字的背后是南安人爱国爱乡情怀的集中体现。悠悠天宇阔,切切故乡情,在地图上,南安只是一个区位,而对300多万海外侨亲来说,那是情感的归属,心灵的港湾。
南安市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黄江峰说:“南安籍华侨华人具有出国历史早、人数多、分布广、资力厚、贡献大5个显著特点,泉州市表彰捐赠2000万元以上的‘捐赠公益事业特别突出贡献奖’中,捐资超亿元的12名个人或团体,南安就占了6个。”
每一回的归乡之旅,每一笔侨资善款,都是一次感人之举。事实上,南安人的生活处处都有侨亲的踪迹,侨亲捐建的学校安放多少人求知的渴望,捐资的医院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健康,还有那由外资带动的改革让一批又一批的人走向了致富之路。有人铭记历史,有人接力传承,南安的公益之风不曾断代。
光前学村兴起的侨乡办学热
“将心愿写在卡上,系在紫荆花下,挂满一树一树的希望……”知乎上,一名国光中学的校友写下了李光前先生120周年诞辰暨国光中学70周年纪念活动时的情景。国光中学的学生们将李光前先生亲切地称呼为“校主”,这个称谓比“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橡胶大王”“黄梨大王”更让人敬重。1938年,大小梅山山脉下的芙蓉溪旁,第一所“国专小学”成立,李光前先生试图用教育来改变芙蓉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新加坡沦陷时,羁留美国的李光前先生典卖衣物、轿车、手表充当学校经费,后又逐渐扩建国专幼儿园,国专一校、国专二校、国专三校、国专四校、国光中学教学楼等,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学村。学村里面,高起点配置了国专医院和国专影剧院,植物园和能容纳6000多人的体育场,远近学子慕名前来。
在光前学村的诸多学校中,创办于1943年国光中学是当仁不让的“侨乡第一校”,在南安市纪念李光前诞辰100周年暨国光中学创办50周年时,李鹏总理题字“继往开来,振兴教育”予以肯定。
教育是人类发展、社会繁荣富强的基石,这是李光前先生的信条。20世纪90年代,李光前先生的3位儿子传承先德,1991年倡立芙蓉基金会,为学村捐资2亿多元,将原有的校舍教学楼全面翻建,又新建了泉州市光前医院、国光初中、国光二中、南安工业学校、国专二幼及蓉中、梅峰等幼儿园,李成智公众图书馆、南安市美术馆、李光前纪念故居和光前公园等。
二十余年来,学村新建校院馆舍近百座,教育和医疗规模翻番,学校从6所增加至13所,师生及医护人员成倍增长,教职工906人,学生数10888人,医护人员421人,7所福建省示范学校,李成智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光前医院二级甲等水准,2004年光前学村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23个单位被全国侨联授予“科教兴国示范基地”的光荣称号。
一大批的人才从这里孕育而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桂林、文坛刘再复、潘旭澜等,有世界羽坛冠军许慧玲,有《福布斯亚洲》排行榜上榜人物、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太平绅士”、敏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黄敏利,有党的十七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李振生……据不完全统计,光前学村创办以来,培养出了上百名博士、上千名硕士、上万名大学生,这些优秀杰出校友在海内外以及各自岗位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香港校友会还倡导并组织“爱心助学”和“英才优才奖学金”项目以资助家境贫寒的学子完成学业和奖励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海内外国光校友组织业成立“国光中学校友感恩基金会”,募集善款来支持母校的奖教助学……
李光前先生
第一家利用侨资建立的县级基金会
“我要帮助中国,为什么要帮助中国呢?中国不强大,世界的华侨很可怜,被人欺负,被人看不起,我认为帮助中国要从教育开始”,
时隔多年,南安另一位著名华侨黄仲咸先生的这番话依旧回荡在大家心间。在南安,很多的学校都有一栋由黄仲咸先生捐资的仙都楼,即使是在边远山区,也有很多他捐赠的校舍。每次有捐赠项目,他都亲自考察,认定便扶持到底,每次回国都要深入工地学校,关心项目的落实情况。
当学校的硬件设施普遍得到改善之后,黄仲咸先生又考虑软件和硬件一样重要。1990年,南安市黄仲咸基金会正式成立,主要用于奖教助学,并建立了一整套的奖教助学机制。为让基金会具有“造血”功能,他耗资2000多万元建立地下两层,地上12层的必利达大厦,作为基金会的永久产业,其经营收入全部用于教育事业。黄仲咸先生形象地把这一模式比喻为“养金母鸡下金蛋”。
他的善行没有在南安止步,让国家富强起来才是他的心愿。为建立面向全国的教育基金会,他又耗资1.5亿元在厦门修建必利达大厦,奖励全国科教文卫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和发展教育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农村做起,再南安到厦门,再到全国。”黄仲咸先生同村的人说:“他自己家依旧是扁平房,居住条件连本村一般村民都不如,回乡之后没有花大笔的钱大兴土木,修宅建庙,而是固定每月给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零用钱,逢年过节还给红包。”
2004年,他正式把基金会升格为“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把公益慈善活动范围扩大至省老区、山区,“南安市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则作为其分会。1年之后,他和夫人戴子嫒女士在厦门市公证处立下遗嘱,将其一生苦心经营积攒下来时值5.0709亿元全部资产全部捐赠给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感慨万千地说:“黄仲咸先生虽身为亿万富商,却毕生恪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平时和员工围在同一张桌子上用餐,不允许伙房为他个人搞特殊化伙食。他的卧室在大厦顶楼的一个1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夏天热得满身大汗也舍不得装空调。他平时穿的衣服大多是从地摊上淘来的,一件衣服穿了10几年也舍不得换新的。冬天手上戴的是几毛钱一副的劳动手套,用久了破了也舍不得扔,补补继续用……”
2014年10月中旬,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基金会“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10月,基金会又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捐赠奖”。基金会理事长黄涤岩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并合影。
对于荣誉,数字是最好的佐证。截至2017年底,黄仲咸先生和基金会公益捐资累计6亿多元人民币。独资捐建和出资参建的学校、医院楼宇等有80多个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在省山区、老区已奖助高中、中专生100050人次,发放奖助学金额总计6502.5万元;在南安市,已奖助师生35641人次,发放奖教助学金1694.6万元;在厦门市、泉州市、南安市已捐资280多万元慰问贫难侨,帮助有困难的归侨子女上学等;从2013年开始,还在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3所高校设立“黄仲咸奖学金”,每年捐赠70万元奖励、资助260名品学兼优的家庭贫困大学生。
侨资助力侨乡经济
改革开放后,亟待发展的中国经济急需资金,这犹如一艘即将起航的巨轮,就等燃油的加入。南安是著名的侨乡,有多达350多万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这是历史赋予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南安鼓励“三胞”投资兴办乡镇企业。1985年,在来料加工的南丰针织厂的基础上扩大投资成立首家合资企业——南丰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还新办了南丰手织厂、南益针织厂、南成针织厂、南泉制衣厂、南星针织厂,同时收并了濒临倒闭的南华针织厂。1987年,仅在南安的企业总产值就达945万元,有职工近5000人,收工缴费68.5万美元。
在南丰的带动下,旅外华侨、华人投资南安渐入高潮,成为南安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1990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福建省第一家外资投资成片土地开发项目——蟠龙工业综合开发区,3万平方千亩的面积投资2亿港元, 开发区内外主体工程及配套设施全部由外商投资建设和外商自主招商。华人华侨不仅投资企业,更是积极的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张水荃先生投资官桥的自来水厂和独资上亿元在市区建成成功大厦;戴新民先生投资1亿多元建设南官公路和南洪公路,这在当时是全省较早的中外合资建路。
在侨资的带动下,南安的经济迅猛发展,南安开始变被动为主动,策划和组织各种专题性、特色性的招商活动,通过“518南安(全国)建材经贸洽谈会”“8 11深圳泉州招商恳谈会”“首届南安市海外工商界人士联谊大会”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使华侨、华人以及港澳投资迈上新台阶。
2002年,南安新批准的62个外资项目中,企业增资项目有23个,占37.1%;增资额6927万美元,占48.1%;增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增长扩营成为外商投资的一个亮点。2008年,南安市新批准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港澳资项目1309个,总投资额318219万美元,外商投资223687万美元;建立三资企业723个,累计实现总产值9550610万元,企业自营出口值303283万美元。
20多年的发展,南安在吸引外资、利用外资方面的经验愈发成熟,不仅吸引外资,还要吸引高质量的外资。地处高海拔山区的南安翔云镇翔云村交通不是很便利, 多为山坡地,地势陡峭,招商引资较为困难,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干则必成。高山地区不仅要发展,还要科学发展 。针对翔云村的情况,南安变劣势为优势,引进外资企业福建第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翔云村大面积种植香水柠檬、四季青檬、甜柠檬、火龙果、凤梨、释迦等原产于台湾的水果品种,形成了1500亩的现代新优果树示范基地。2013年,外资企业福建第五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南安首家在香港挂牌上市的农企。
生命向上,正是因为社会不断提供进步的阶梯。华侨的回归,标注了一个时代,有梦想的生长、灵魂的安放,也有心灵的归途。(材料及照片来源:芙蓉基金会、黄仲咸基金会、《南安华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