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一波食品李志江:一个喜欢卡通公仔的创二代

泉州企业家杂志

李志江:一个喜欢卡通公仔的创二代

阿一波食品工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江 杨颜英/摄

泉州企业家杂志 记者 黄华丽 杨颜英报道)初会李志江,是在他的办公室。办公室不大,甚至还有些拥挤,没有大班桌、老板椅,更没有励志书画,倒是左侧墙面的一个立式玻璃柜很让人好奇——柜子里摆放着数十只可爱的卡通公仔,与企业家二代、副总经理的身份稍显不搭。他说:“这些公仔现在给他做产品包装设计提供了很多灵感,也记载着他成长的点滴。”

他是阿一波食品工贸有限公司李宁波董事长的独子,是父母5个子女中唯一的男孩,也是多多系列海苔的创始人,并经营有道,也许深知责任重大,在面对名与利的抉择,面对家族所托的重任,李志江显得谨慎又稳重。与之交谈,我们发现他与大多数有作为的民营企业家二代一样,有面对困难越挫越勇的坚强,有朝气蓬勃的创新意识,有独立思考低调稳重的个性……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都来自于他那颗有主义、有信仰的心。

从基层做起:最喜欢业务销售

作为5个子女中唯一的男孩,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李志江却在读初一那年的暑假被父亲送去外地学习,试想一个14岁的少年能在异地他乡做些什么?懵懵懂懂的李志江就这样被公司的业务员带往陌生的西安。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李志江依旧记忆犹新,“那天西安的气温高达40℃,一下飞机我就开始流鼻血,更令人崩溃的是我们居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原来,当天恰逢当地举办旅游节,所有的酒店都人满为患,于是这个10多岁的小男孩跟着业务员在网吧度过了一夜。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所谓的学习无非就是趁着业务员跟超市的工作人员谈判时,看看自家的紫菜产品摆在超市哪个位置,旁边的商品日期新鲜度怎么样……不过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李志江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良苦用心。也正是这种超前的磨练和意识,让成年后的李志江比其他“富二代”更能看清自己,从企业的基层做起,等慢慢了解到自己的兴趣跟专长时,再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当20出头的李志江加入阿一波的时候,他在基层待了3年有余,当车间、采购、品牌、营销等环节都摸索了一遍后,最终他欣喜地发现做业务让自己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成就感,于是他又不知疲倦地开启了3年的业务员生涯。第一站,他来到龙岩,将龙岩地区的市场做到公司同年全国区域增长最快的地区。此后,他又辗转来到北京。然而,北京偌大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压力让他在这一年毫无业绩上的突破。不过,李志江并没有因此沮丧,转而反思起了自己和企业的不足。

回归企业总部第一步:创办多多海苔

经历了北京的“滑铁卢”之后,李志江回到了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的阿一波总部。此时的阿一波在紫菜、调味品、小菜、速食汤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渴望突破的李志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发现,阿一波的食品种类更多的是针对家庭主妇型的消费群体,那么可不可以生产一款海藻类食品是针对年轻人或者儿童,而且是不受场所制约就可以即食的呢?

为此,2012年李志江组建了自己的团队,靠着多年的实践经验,阿一波多多即食海苔初见雏形。为迎合年轻一代对健康概念的需求,李志江大胆创新将果蔬融入海苔之中,打造了番茄、菠萝、草莓等多种口味。不仅如此,李志江摒弃了阿一波过去在包装设计与著名动漫公司签约合作的做法,自行设计了卡通形象。这对喜爱包装设计和卡通公仔的李志江来说这并非难事,没几天一只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卡通熊就“蹦”出来了,配合不同口味的产品包装,每只卡通熊都有不一样的表情。

两年多的市场实践表明,多多海苔在一经推出后就受到了大量年轻人尤其是儿童群体的喜爱,“在全国多个地区,多多海苔可是学校小卖部的明星产品。”对于一手创办的多多海苔,李志江给了自己一个5年目标,就是到2016年的时候可以形成一支500人的经销商团队,多方位拓宽销售渠道,做专业性的休闲即食海苔。

对于接手家族企业:仍旧在思索

去年受养殖地环境、气候等影响,紫菜原材料严重减产,原材料供应紧张导致成本一路上涨。面临紫菜供应链困境时,李志江提出阿一波应以创新为突破口,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如今原材料稀缺已是不争的事实,企业唯有创新升级,以深加工为主,从附加值低的纯紫菜往附加值高的速食冲泡汤料发展,才有出路。多多海苔,鲜喝汤等速食紫菜就是阿一波创新升级的见证。不仅如此,公司还在前年年底签约国家游泳队作为其品牌形象代言人,以此提升产品卖点。

在阿一波的产品展示间,李志江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每一款产品。当记者问起在阿一波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时,李志江说:“产品的市场定位!”这种成就感从他走向大门口那两只公仔熊的样子,我们就能深切地感受到。在我们的提议下,他靠着它们合影,脸上堆满幸福的笑容,放佛它们就是他的孩子!

而对于何时正式接手父亲的“商业帝国”的问题,李志江仍旧没有明确的答案。“从小我就深知自己身负重大责任,说句实话,如果没有过硬的实力,我根本不敢想这个问题。现在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寻求企业发展的出路。”李志江的言语透露出企业继任者身上的重担,也是中国现在许多的家族企业正在面临以及思索的传承问题。

[责任编辑:陈玉玲]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