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辉煌与传奇重续——“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探源

泉州企业家杂志

让辉煌与传奇重续——“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探源

武夷山清代茶叶之路起点的茶叶交易集散地之一——下梅村 (吴心正摄)

至今,下梅的一些老人还记得当年大家都习惯把西客叫作“麻雀”。如“景隆号”码头旁的一些旧客栈,过去叫“雀子窝”、“雀子巷”(后改名为“芦下巷”)。“哪里有麻雀,哪里就有山西人”,这是曾流行大半个中国的俗语,这句俗语告诉人们:山西商人就像麻雀一样,善于觅食,谋生能力很强。

晋商知道:家乡山西并非产茶之地,要想借助茶叶发财,就必须飞到南方产茶的地方去。年复一年地往返奔波在从武夷山到恰克图漫长的“万里茶道”上,要经历盗匪的抢夺,遭遇疾病的威胁和饥寒的折磨,没有如麻雀觅食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吃苦精神是做不到的。

“民舣轩”、妈祖庙,撑起“万里茶路”

“万里茶路”由南至北,纵贯大半个中国,形成了南茶北销的热闹场面。从深藏于崇山峻岭间的武夷山,到万里雪飘的恰克图,在无现代交通支撑的情况下,货能顺畅其流,本身就是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我们不妨先膜拜一下先人的智勇——

据《常氏庄园儒商文化书系?榆次车辋常氏家族》载:晋商常氏从下梅发送装运茶叶的竹筏,顺梅溪西行,进入崇溪,逆水30多里北上达崇安城。到崇安城后,再重新拼装打包走陆路,沿闽赣古驿道向西北行,茶货或由脚夫挑运,或由马驮或用车拉,过闽赣交界的分水关后,到达江西沿山县河口镇。茶叶经过再次打包后在河口镇装船,商船顺信江下鄱阳湖,穿湖而出九江口,进入长江,溯江而上到达武昌,然后转入汉水至襄樊,进入河南社旗后,就转入山西泽州,入晋中的平遥、祁县、太谷、忻州、大同等地。山西商人一到家,进行补给与休整,又马不停蹄地出张家口,向着茫茫戈壁和草原行进,到达蒙古的库伦后,依靠驼队,最后将茶叶送到目的地恰克图。

神奇的是,这历经了水陆周折的“万里茶道”竟是从最不起眼的竹筏开始的。

武夷山,山多水急,水路交通发达,竹筏自然成为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当年,贯穿下梅村的当溪上,常年挤满了满载货物的竹筏。由于茶叶交易量大,雇用的竹筏工特别多,竹筏工还成立了自己的协会“民舣轩”。下梅村至今还保留着“民舣轩”的牌匾,它见证了随茶而兴的民间水运发展史。由于水运繁荣,常年行走在水路的晋商与竹筏工常常祈求“妈祖”的保护。至今,梅溪沿岸,人们仍可以看到妈祖庙的遗存。

不仅如此,遗留于闽赣古道黄西坜、四渡的石锁,分水关古道旁的孤魂总祭碑,也清晰地见证着“万里茶道”的艰辛。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