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大王峰 阮雪清摄
武夷山产业发展的话题渐次展开——
优产业:做精一产 做巧二产 做强三产
武夷山的聪明之处,在于对武夷山市情的透彻理解:武夷山最大的市情就是不能没有第一产业。武夷山最大的“软肋”就是第一产业过于粗放。
徐春晖调侃着说,武夷山的一产是“放养型”的一产。为此,“做精一产”的决策一作出,便得到全市上下的积极响应。记者来到五夫镇五夫村。所见所闻,深深印证了武夷山市“做精一产”决策的正确性。
站在五夫村狮子山眺望,山下千亩农田,月季托红,向日葵占黄,马边草窜绿,尤其是成片的荷花,白荷带雨,粉荷垂露,红荷映霞,真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镇党委书记周建平告诉记者,由于种粮的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种1亩地,年收入只不过几百元,扣除成本,收入微乎其微,有时还得赔本。
镇里正为此发愁时,春舞枝企业来了。不到10天的洽谈,1000亩土地流转协议便签了下来。周建平书记说,千亩土地流转的成功,是“做精一产”并取得多赢的一个缩影。
怎么多赢?
先是农民。种粮亏本,广大农民曾经尝试过种烟。但不管怎么种,农民的收入总是提不高。春舞枝企业在这里成立了“花世界”公司,取种粮收入的高线进行土地流转。从此,农民可过上旱涝保收的安稳日子。更主要的是,农民在拥有土地基础收入的同时,只要愿意,农民可以在企业里就地工作,其收入比土地流转收入高得多。
再是政府。农民不愿种田,土地抛荒现象日趋严重,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当下,政府对此往往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土地一流转,市场、经济杠杆起了作用。
种什么?企业说了算。怎么种?企业高手指导。政府淡出,政府职能得到真正转变。
三是发展方式得到根本转变。过去政府为招商引资的硬性指标困扰不堪。现在,土地流转了,企业进来了,农民积极性高涨了,政府不再发愁了,可以一心一意谋划,营造良好招商、投资环境,不断引导企业把产品做成产业,让二产、三产互动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不断思索,人还是那些人,地和人的关系一调整,懒惰的变勤劳了,饿的变饱了,这个简单的事实成为武夷山农村改革成功的原始契机和整个武夷山经济生活变革的理论出发点,充分说明了政策变化对人的经济行为选择和经济绩效的巨大影响,有效政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徐春晖告诉记者,现在的武夷山一、二、三产的互动,像一首恋爱诗:有三个花盆,把它们打碎了,重新再造三个,这三个,有你、有我、有他。他又形象地举例说,种茶是一产,制茶是二产,喝茶是三产,谁也离不了谁。
“做精一产”,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发展方式不能生搬硬套,依靠实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才是硬道理。武夷山的战略抉择,使一大批适应生态优先的企业奔赴前行。天士力、盼盼、蜡笔小新、华润等优质企业纷纷落地。捷足先登的大批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茶叶深加工企业喜结硕果。
武夷山的旅游以山水著称天下,而鲜为人知的是悄然崛起的“红色旅游”。洋庄乡大安村就是“红色旅游”的代表作。
大安村位于武夷山市的西北部,福建最高峰——黄岗山南麓,与江西仅一山之隔,此地扼闽赣交通咽喉,四周崇山峻岭,易守难攻,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中央苏区选择在此设闽北分区委,使大安成为辖闽、浙、赣部分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这是一片神奇而光荣的土地,这里,每一道山谷都埋藏着英雄的传奇,每一条小溪都述说着峥嵘的往昔。2013年,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对大安村进行全面改造,将原有分散场馆进行修缮、保护、整合,集中展示,并建设或提升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闽北苏维埃大礼堂等,打造出长约2000米,平均宽约6米的“中央苏区红军街”。
有这丰厚的“红色资源”,武夷山市大打“红色旅游牌”,增加游客互动项目,排演《四渡桥阻击战》剧目,让游客打印闽北苏区货币、通行证,扮演儿童团员、农会干部,向闽北苏区纪念碑敬献花圈、花篮等等,由此丰富参观内容,增强娱乐性和趣味性,让各地的党员干部到武夷山寓教于乐,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漫步红军街,到处都是典型闽北风格的建筑,雪白的外墙配上红色的标语,醒目鲜活;进入大礼堂,正在排练“红色剧目”的农民们在舞蹈老师的节拍声中英姿飒爽,让人仿佛瞬间又回到了那个激情涌动的红色年代。
同行人员告诉记者,武夷山在抗战初期的人口为27万人,而到抗战结束时,人口只剩下9万,武夷山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快要离开红军街时,村书记指着一位坐在自家门前躺椅上打盹的老人家告诉记者,这位老人家是抗战时期的通讯员。大安村原来有5位这样的抗战英雄,如今只剩下这一位,老人家如今已90高龄。
徐春晖告诉记者,许多人知道武夷山的自然风光美,却不知道武夷山的革命历史,推出武夷山的“红色旅游”,是对武夷山旅游资源的丰富,是对武夷山旅游产业的提升,同时又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而且还能够让革命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是一项多赢的举措。
除大安村红军街外,武夷山还开发了境观文化国学堂、下梅文化旅游综合体、神秘地球村、武夷禅都、五夫朱子园、香江茶叶园、凯捷岩茶城、中华茶博园等项目,有效挖掘武夷山朱子文化、茶文化、禅学文化等文化资源,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武夷山的生态旅游内涵。
记者深思:武夷山“做精一产”,是在提挡升级,并向发展现代农业迈进;“做巧二产”,是在保护生态这个大盘中,让与生态媲美的优质企业在此落地生根,为保护好生态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支撑;“做强三产”,有了一产、二产的扎实产业基础,发展与其配套的商务会展、体育赛事、“红色旅游”等,不仅为发展一、二产增添后劲,也为发展三产自身增加文化内涵和增添活力。
本刊记者 陈潇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