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刹海岸边,有家免费参观的“口袋美术馆”_每日时讯

北京日报客户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内,荷叶田田,杨柳依依,西海西南岸,矗立着北京西海美术馆,与北岸的郭守敬纪念馆两相对望。

红墙黛瓦、雕梁画栋,西海美术馆的外观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匾额则由油画大家靳尚谊题写,靠湖的一面玻璃窗里挂着对外展出的画作,扫码登记即可免费参观美术馆。走进馆内,简洁低调的工业风装修不喧宾夺主,眼下这里正在举行“胜利——徐展水墨人物画展”。

该展览以徐展最擅长的人物画为主,分为藏族题材和开国领袖题材。无论是眼神清澈的藏族少年,还是饱经风霜的高原牧民,都被画家描绘得灵动自然,充满生命力。徐展笔下的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画像,不仅是对历史瞬间的定格,更是对伟人精神的深度挖掘与传承。驻足于作品前,缅怀之情油然而生。

北京西海美术馆创始人白海宁介绍馆内画作 李路 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我们用这场展览表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西海美术馆创始人白海宁介绍,美术馆在策展风格上遵循宏大主题与落地表达的宗旨,坚持办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的展,做大家身边的“口袋美术馆”。

“我们美术馆体量并不大,一共两个展厅,但因为建在公园里,靠近景区、居民区,所以办展思路一直是‘小而美’。游客逛什刹海走累了,进来歇歇脚,住在附近的居民日常遛弯,来美术馆逛逛,哪怕就看几分钟,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艺术和美的熏陶。”白海宁介绍,自2024年初开馆展以来,西海美术馆已举办“盛世和光——中国当代名家邀请展”“2024中朝友好年——中朝油画艺术交流展”“河之端·源远流长运河情——大运河沿线书画摄影作品展”等多场重点展览。

白海宁投身艺术收藏领域20多年,一直想办一家公益美术馆:既能通过专业平台展示珍贵艺术品,又能丰富周边居民的文化生活,为城市打造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最后他竟是将什刹海畔的一家餐厅变成了美术馆。虽说当时付出了高额的改造装修费,美术馆一年运营成本将近2000万元,但白海宁很笃定,不能光算经济账,还得算文化账、公益账。他多年来坚持做慈善,创立的北京百海凝慈善基金会和百锦城影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向社会公益捐赠超8亿元,主要投入到教育和艺术领域。

北京西海美术馆创始人白海宁 李路 摄

除了举办公益展览,西海美术馆还积极发掘和培育优秀中青年艺术家。在白海宁看来,中青年艺术家就像一颗颗被埋没的珍珠,需要从业者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让他们绽放光芒。“美术馆会为这些创作者提供展示平台,举办个展、群展等各类展览,让他们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同时,我们还会提供一些创作支持,比如创作基金、工作室、采风保障等,帮助他们安心创作。”在创作上,美术馆也为这些艺术家提供指导和建议,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未来,白海宁还计划在西海北岸再打造一家数字美术馆,在昌平筹建一所占地近31000平方米的美术馆。他说:“我最骄傲的不是收藏了多少名家大作,而是看着年轻艺术家从这里起步,看着普通人因艺术而眼里有光。”这种对公益事业的坚守,恰如西海盛夏的荷花,不为争艳,却留下满池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