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管理学向东方回归”——访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苏东水教授

摘自《心语》[责任编辑:林春婷]

“让管理学向东方回归”

——访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苏东水教授

作者:黄敬

提及管理学,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众多的欧美学者,从泰罗到法约尔、韦伯,从梅奥、德鲁克到迈克 • 波特。问管理学之父是谁,他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泰罗。但是,如果问“管理学之祖母”是谁,也许没有人想到这会与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有关。翻阅《红楼梦》,人们不难发现“琏二嫂子”王熙凤在管理贾府这个庞大家族时一整套井井有条的管理手段。对比研究表明,王熙凤的管理思想与泰罗有许多惊人的相似。因此,国内一些学富五车的管理学学者把王熙凤奉为“管理学之祖母”, 不无道理。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苏东水,就是一位致力于从中国深邃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挖掘现代管理思想的人。

从“传道授业”到“经世济民”

“我们生长的东方,并不是一个管理思想贫瘠的土地。身处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内涵国度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应该考虑如何一方面开掘我国古代哲学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在引进西方管理思想时,体现东方文化的特点,进而形成整合东西方思想的新的管理文化。”苏东水教授说。

1932 年,苏东水教授出生于著名侨乡福建泉州的一个爱国华侨家庭,1953 年厦门大学毕业后,长期致力于经济学、管理学的科研教学,如今硕果累累:出版专著近 80部,计千余万字。其中编著的《国民经济管理学》发行逾 300万册,《管理心理学》一书已出四版,重印 20多次,累计发行 100 多万册,编撰的《中国管理通鉴》和《东方管理》成为东方管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和东方管理学派创立的标志性著作。

苏东水教授独树一帜提出东方管理思想,并不遗余力地钻研和倡导东方管理学说,最早却是从研究《红楼梦》开始。在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候,1976 年,苏东水就以经济学家的眼光开始探究《红楼梦》的经济思想。从研究《红楼梦》出发,苏东水1986 年发表《现代管理学中的古为今用》,开始创造性分析古代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同年在日本现代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了《中国古代行为学派研究》。

从此,挖掘和整理“东方管理思想”成为苏东水教授矢志不渝的追求:深研融合古今中外管理学精华,他提出了“人为为人”的管理理念, 在此基础上创立了 “人本论”、“人为学”为核心的管理心理学科;把“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概括为东方管理的核心思想,在国际管理学界首创“东方管理学派”,并响亮提出“管理学向东回归”的口号。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任何管理学理论,如果不能走出书斋,不能切实指导经济与社会发展,就毫无意义可言,而管理教育正是管理理论向管理实践跨越的桥梁。”在今年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发言中,苏东水教授大声疾呼。

他认为,20 余年来,经过复旦大学学者群为主体的东方管理学派的专家、学者、学子和企业家 200 余人的和衷共济、勤奋钻研,东方管理学术研究与理论体系构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东方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越来越感到在东方管理的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为人师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教学相长”也有助于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东方管理科学要想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就必须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现在开始就加强东方管理思想的教育与传播工作,通过“传道授业”的途径,实现东方管理学派“经世济民”的理想。

从“古为今用”到“日臻成熟”

一套管理理论,或一个管理思想,既然来自于又服务于一定的经济活动,无法避免地会带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色彩。

东方管理思想是以中华优秀传统管理文化为核心,不断汲取包括西方管理文化在内的世界各民族管理文化之精华的开放系统。在苏东水教授眼里,儒家思想正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支撑的东方管理思想的核心,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也是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范本。从大处说,东方管理思想提倡的“以德为先”思想与 “以德治国”方略内在统一;从小处看,东方文化倡导“和为贵”“人为为人”思想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家庭、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古至今,东方管理文化有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改革开放 20 多年所取得的成就,也与东方管理思想的恰当运用密不可分。

回顾东方管理学派的发展,苏东水教授认为其大致经历了“古为今用”“科学创建”和“日臻成熟”三个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是东方管理研究的古为今用阶段,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经济管理思想》《中国古代行为学研究》《现代管理学中的古为今用》等。

20世纪 80年代中期至 20世纪 90年代中期,是东方管理学说的创建阶段,也是东方管理文化走向世界的开端。自 1992年起,苏教授率中国管理学者首先参加世界管理学界的交流和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思想,并将东方管理的本质概括

为“人为为人”。“人为”与“为人”具有辩证关系,互相联系并且可以转化。这一转化过程体现在家庭、行业、国家一切方面的管理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越是注重自身行为的素质,其“为人”即管理的效果就越好。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东方管理学说日益走向成熟。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方管理学思想研究”的成果之一,《东方管理》一书于 2003 年 1 月正式出版。东方管理理论进一步完善,并以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汲取东方管理文化中儒家、道家、释家、兵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学说中的合理管理思想,结合华商管理实践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融合西方行为管理、过程管理、决策管理、权变管理、知识管理等管理理论的精华,形成了更为完善的东方管理理论体系。

经历 25 年磨一剑,铸古今中外管理精华之光,苏教授主创“东方管理学派体系(经典与案例)”的“三学”——东方管理学、中国管理学、华商管理学,“四治”——治国、治生、治家、治身,“八人”——人本、人德、人为、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等 15 部融学、史、用于一体的专著即将问世。

“管理,产生于共同劳动活动中。历史表明,最有希望、最有创造性的管理理论往往产生于经济迅速起飞的国家和地区。目前,东方管理理论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苏东水教授预言,“特别是随着中国改革WTO 大实践的深入推进,以及儒教文化圈和海外华商的迅速崛起, 随着中国加入 WTO、申奥成功、申博成功,东方管理学理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让现代管理思想向东方回归

苏教授自言“余自知学长年短,故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说,东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成熟必然导致管理思想为西方“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这种回归至少从三个方面明确地表现出来:其一是大家所公认的强调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其二是文化对管理发展的作用,其三是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他认为,其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管理思想的回归。

对于“人德”管理思想的回归,苏东水指出,中国上古时代提出了“德为贵”的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以德为先即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儒家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修己”,即自我管理;其归宿是“安人”,即理想化的社会管理和最终的天下大同。“修己安人”包含了根本性的个人修炼与管理方法。市场经济体制更加需要提倡诚实守信、意志坚强、艰苦奋斗的精神。西方也普遍认识到了这种重要性,在MBA 课程中也加设了“管理伦理”的课程,东方管理学派也提出了“以德为先”观念,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把道德行为放在首位,遵循“德法兼容”。

在探讨关于“人为”管理思想的回归时,首先涉及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孔子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修己安人”;道家强调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荀子在《性恶篇》中也提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荀子的观点与西方近代管理学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我们在研究行为科学时,可以发现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存在 “行为科学”的雏形。“人为为人”,从哲学观点看是义与利、激励与惩罚、人为与为人的统一,是人的心理、行为、方法的统一,是管理学本质的核心问题。苏东水认为,每个人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 的角度出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持久地处于激励状态下从事工作,并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信息时代强调双赢竞争、超越竞争,也是“人为为人” 思想的体现。

“因此,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把视界老停留在外国的月亮上。中国人,有中国心,人的思想和文化如此,人的行为也如此。伴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的深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境遇下人们的交往日益密切的情势,探索融合东西方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苏东水教授说。

2003 年 12 月 22 日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