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微信朋友圈“领取流量”陷阱 如何防止手机偷跑流量

今日泉州网

揭微信朋友圈“领取流量”陷阱

点击链接有免费的流量领,那还不赶紧点……停!千万别进去。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微@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日前撰文揭微信朋友圈“领取流量”陷阱,揭露这都是“广告公司想筛选哪些手机号是有效的”,手机号码可不要随意泄露。

转眼又到月底,眼见流量又要见底,此时,朋友圈突然刷出一条“快来领取流量哦”的消息,还配上“您的好友已成功领取×××M流量。你欣喜若狂“点击领取”后,发现需要输入手机号。可是把号码输入,也没有看到流量入账。网友们发现上当,认为这“只是无聊的恶作剧”。

警察“蜀黍”告诉你,“并不是!其实是广告公司想筛选有效的手机号码。”以前,广告或骗子都是一个一个号码打,哪个打通有人接,哪个已经过期。现在,只要做一个网页,然后从朋友圈分享出去,大家一填上号码,他们就知道这个号码是有人用的“活号码”了。然后,,你就可以接到无数的广告垃圾短信和各种推销电话了。

“蜀黍”提醒说,手机号码也要好好保护哦,垃圾短信事小,若是骗子通过手机号码进行诈骗,可就事大了。

《充电三小时偷跑23G流量》,《女子手机一夜跑50G流量》,《韩雪撕X中移动霸王条款》,《高晓松开喷电信运营商垄断》………..一时间人们群众对于电信联通和中移动到了“恨之入骨”的地步,纷纷指责运营商“偷流量”。

防止流量偷跑

可以看出的是,以上新闻爆发点,基本全部出现在三大运营商宣布“流量不清零”这一节点之后!今年10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正式对外开放手机套餐内单月流量不清零业务,手机用户无需申请,即可开通此项服务,开通后,套餐内的流量当月用不完,可以转存至次月优先使用。

那么为什么在没有出台“流量不清零”政策时,不存在“偷流量”的问题,“流量不清零”政策一出台,“偷流量”事件就发生了?对此大部分事件运营商都给出了相应的说法表示并非运营商的责任,但用户们并不买账,而且关于“偷流量”的责任划定依旧在用户、运营商、APP开发商等等中间来回扯皮。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自身要首先把自己练成“钢筋铁骨”,细节上做到滴水不漏,也许这些小细节在日常使用和关键时刻能帮助用户免于遭受流量“偷跑”的悲剧:

★1、《充电三小时偷跑23G流量》这个案例最后调查结果是,中国电信调查发现该用户的手机安装了一款儿童高清视频应用,该应用不断地联网重复下载文件,导致手机快速消耗掉23G流量。

因此,首先用户要切记不要再在网络上随意下载手机APP或者是文件。如果是iOS手机用户,这要简单很多,直接道苹果APPStore下载所需应用;如果是Android用户一定要在正规的软件商店或是认证过的官网寻找自己需要的软件或是文件,不要让广告软件和手机病毒钻了空子。

同时,iOS用户还需注意一点是,iOS9全新的Wi-Fi助理(无线局域网助理)功能则是在判定设备所处Wi-Fi环境变弱时,自动切换到用户的移动通信网络。因此,用户可选择关闭。具体操作是:打开设置-蜂窝移动网络-选择Wi-Fi助理(无线局域网助理)关闭。

流量偷跑?这些个“防身术”不得不学

iOS

★2、关闭一些你使用时不需要联网的软件,例如文件阅读器、备忘录等。具体操作方式为:打开设置-蜂窝移动网络-选择不需要联网的应用。

流量偷跑?这些个“防身术”不得不学

Android

:打开设置-应用权限-选择应用-将联网权限更改为禁止或询问。

流量偷跑?这些个“防身术”不得不学

iOS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