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外卖餐饮食品安全质量,今年以来,多地陆续要求或提倡使用“食安封签”,为外卖食品“最后一公里”加一把“安全锁”。但调查发现,“超过300份外卖,使用‘食安封签’的不到10份”“10位外卖骑手,有7位表示从没见过‘食安封签’”,推广效果不尽如人意。
封签虽小,意义重大,能降低外卖食品暴露风险,起到“监管始终在场”的警示作用,还可以通过封签是否破损判断责任,厘清商家和外卖员权责。但现实中,许多商家未能“封”上自己的外卖,外卖被污染、偷吃、恶意加异物事件并不鲜见,威胁消费者舌尖安全,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推行“食安封签”是好事,为何落地难、落地慢?有些企业担心增加封签会提高经营成本、增加操作工序、延误出餐时间,积极性不高。一些消费者并不在意外卖是否有封签,只要包装完好就可以,也不会主动选择使用外卖封签的商家。更深层原因在于一些地方的“食安封签”制度多停留在倡导层面,缺乏强制执行力。
破解困局,就要对“食安封签”运用作出硬性规定,让使用封签由“自选动作”变成“规定动作”。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明确“食安封签”定义,统一“食安封签”样式标准,规定不使用“食安封签”的惩戒措施,让“食安封签”推广具有强制性。技术层面上,利用二维码、大数据等新技术,将“食安封签”与购买清单、商家信息、配送信息链接,确保外卖食品能追根溯源,让消费者点得放心、吃得安心。
落实“食安封签”,还要在引导上多做文章。食药监局、消协等应针对“食安封签”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教育引导外卖餐饮企业、外卖骑手、消费者了解“食安封签”的规则、价值和意义,增强使用、监督“食安封签”意识。将使用“食安封签”与放心餐厅、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等活动结合起来,强化鼓励使用外卖封签导向,扩大使用覆盖面。平台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商家主动给外卖加上“安全锁”。
使用“食安封签”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外卖商家的保护。运用得好,封签可以成为品牌影响力的载体,有利于提升商家形象,增进消费者信任。商家应转变观念,通过在封签上添加标识、设计暖心话语等,以规范、安全、贴心的服务吸引更多消费者,开拓更大市场。
“小封签”推动“大安全”。从监管发力到行业自律,确保“食安封签”落实到位,让小小封签成为守护食品安全有力屏障,促进餐饮外卖行业规范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