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厦门规划展览馆 感受特区建设沧桑巨变

海西晨报

时光流转间,厦门从昔日的小渔村华丽变身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昨日,“踏寻特区足迹发扬特区精神”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学习体验活动走访了厦门规划展览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厦门地铁控制中心和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观城市发展,感受特区巨变。

穿梭“时光隧道”感受巨变

作为“观城市发展”线路的第一站,厦门规划展览馆为参访团展示了城市发展蓝图。这里宛如一条时光隧道,演绎着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和沧桑巨变。

大型城市沙盘模型、历史风貌保护展厅、亮点建筑展厅、轨道交通展厅、家居城市展厅、市政交通展厅、风景旅游展厅、岛外新城展厅……规划馆内,浓缩的厦门规划亮点让参访团全方位了解了厦门的区域特点、功能定位、发展规划等,引发阵阵感叹。

“太震撼了!”规划馆内的360度环幕影院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跟随着大屏幕,参访团感受了厦门的“未来之美”。

访厦门自贸片区

创新经验推动高质量发展

累计推出498项创新举措、30项“厦门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获得国家部委批准的突破性政策68项……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以来,大胆试、大胆闯,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出一批高质量“厦门模式”创新经验,有力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参访过程中,看到蔚蓝的海岸线、现代化的贸易港,曾在码头工作多年的退休工人欧少林感慨不已。当年他负责驾驶牵引车,常常拉着货物往返在东渡码头与和平码头之间。而今,运送粮食的小码头已不见踪影,厦门国际邮轮母港不断升级,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早已今非昔比。

访厦门地铁控制中心

探秘厦门地铁“最强大脑”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平时经常乘坐地铁,却不知道背后还有一套如此智能化的调度系统。”刚走进位于地铁园博苑站附近的厦门地铁控制中心,映入眼帘的一整排屏幕让参访团赞叹不已。

随着今年地铁3号线(厦门火车站至蔡厝站段)的开通运营,厦门地铁已形成“中心放射、三向出岛”的格局,迎来全新的网络化运营时代。控制中心是厦门地铁的“大脑”,“1、2、3号线的运营调度、指令都从这里产生。”厦门轨道集团运营分公司运管中心经理张涛介绍,控制中心有调度指挥、现场监控、应急处置、施工管理、信息收发五大功能。“我们24小时不间断运作,保证地铁秩序平稳有序安全。”

厦门市退服中心也积极参与本次学习体验活动,他们精心组织了市、区退服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部分退休人员小组长参加多条线路的学习体验。昨日参观完控制中心后,参访人员感慨道:“随着特区的发展,出行越来越便利,选择也变多了。”

访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

登上琴岛看鹭江两岸新貌

行走在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里,参访团仿佛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馆内三张不同时期的鼓浪屿老照片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家不仅惊叹于万国建筑的风采,更被厦门岛的今昔对比所震撼。

退休人员洪莉喜欢历史,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她已来过两次。洪莉告诉记者,此行她有新发现、新收获,对鼓浪屿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了。“1984年第一次来到厦门时,如今的莲坂、江头那里还是田地,1996年再来已是另一番景象。”带着对厦门的喜爱、对特区的憧憬,她把家安在了厦门。

特区建设者林世荣带来了一些老照片。照片定格的是特区建设初期,他和施工队伍在工棚里开会的场景。那段时间,在原特区管委会负责劳务管理的他每天奔走于多个工地。“‘引凤’首先要‘筑巢’,当时都讲‘特区速度’,3天就能盖出千把平方米的一层厂房来。”林世荣说。

声音

仙岳小学校长郭英梅:虽然在厦门几十年了,但这是第一次来到厦门自贸片区,非常震撼。管理上精细化、制度上创新化、技术上智能化、服务上人性化,短短6年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真的是“厦门速度”。希望以后可以带领老师和学生走进这里,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厦门的美好变化。

金安教育集团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覃书畑:集装箱口岸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让我大开眼界,感觉到了厦门为服务企业、促进交流花了很多心思。厦门绿化面积很高,是一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工作很便利,生活也很舒适,让我们外来工作者更容易适应。

特区建设者李长江:厦门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当时我们招商引资靠的就是特区的政策和办事效率。特区在政策上先行先试,引入了独资企业。当时审批也非常高效,一般一周内就能完成审批手续,有的甚至实现了当天提交当天就审批通过。

志愿者任晓霞:通过参观学习,我感觉到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日新月异,风景越来越美丽,科技越来越发达。在厦门规划展览馆,城市现有风貌沙盘及包含未来规划的沙盘,以及城市名片宣传片,都让我深受震撼。(晨报记者许蔚菡陈佩珊谢晓婉 白若雪柯小娇林夏悦通讯员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