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新作《文姬归汉》明晚上演 用南音演绎蔡文姬的故事

海西晨报

东汉才女蔡文姬多舛的一生令人扼腕,其坚定不移的爱国之心也为人所称道。穿越历史长河,“她”来了!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厦门市南乐团创排的南音新作《文姬归汉》将于明晚在厦门艺术剧院上演。该作品也将于本月参加福建省第八届艺术节暨第五届全省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节)目展演。

南音唱出蔡文姬故事

南音《文姬归汉》文学台本由已故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先生创作。故事取材自传唱千年的中国历史故事和《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中国文学经典,讲述东汉末年著名女诗人蔡文姬因战乱被掳匈奴十二年,为左贤王妃,生下二子。尽管如此,她始终心怀华夏,思念故国。先父故友曹操为其诗文所感动,悯其身世流离,叹其父蔡邕才学无人为继,遣使赴匈奴重金赎回,文姬忍痛别子归汉。《文姬归汉》通过蔡文姬的生命苦旅和对华夏文化的坚守与回归,歌颂深厚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华夏音乐瑰宝”,用南音演绎蔡文姬的故事,可谓相得益彰。

探索南音的传承和发展

此次《文姬归汉》的创排致力于南音的当代传承和返本开新,在尊重传统、完整继承的基础上,以南音为主体跨界创新,融汇中西剧场语汇,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该剧主创阵容强大。曲艺“牡丹奖”得主杨雪莉担纲主演,著名导演韩剑英、厦门市南乐团副团长连方红执导,福建省梨园实验剧团原团长张文辉进行文本缩编,著名作曲家吴启仁作曲、江松明配器。创作团队不断创新,从音乐设计、舞台美术、灯光设计、人物造型、服装设计、肢体语汇等方面追寻现代审美意识和中国文化古典韵味的契合。

《文姬归汉》音乐布局独具匠心,于传统南音中巧妙融入《胡笳十八拍》古琴曲。配器则引入了古琴、埙、鼓等传统乐器和弦乐,表现力十足。舞台美术设计融入强烈的装置艺术风格,从汉俑的造型艺术汲取灵感。整体舞台呈现空灵、写意的风格,强调象征手法的运用,意蕴古朴,探索南音的当代传承和创新发展。

相关新闻

《厦门南音指谱全集》发行

日前,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市南乐团主编的《厦门南音指谱全集》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2016年《南音古曲选集》发行之后,厦门市南乐团耗时四年编辑而成的更完整、更系统的南音指谱精装套书。

该书以清末以来林霁秋、林祥玉、纪经畝、白厚、任清水、王秀怡等厦门南音名师的刊印本、手抄曲谱为蓝本,并征集了厦门南音传承谱系中各级南音传承人所收藏的珍贵曲簿进行补充,编辑期间南乐团召开专家论证会,征得意见,加以修正完善,共编校收录“指套”51套、“古谱”18套,分三册装订。

本套书延用厦门市南乐团自主研发的工乂谱打谱软件,并由南乐团优秀南音演(奏)员进行乐谱录入。工乂谱是南音的音乐载体,具有独特的谱式,保留了唐宋以来音乐的诸多特点。厦门市南乐团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于2015年成功研发了“厦门法”工乂谱打谱软件,既保留了厦门的记谱样式,又不失现代美感,受到界内的一致肯定。(记者陈佩珊)(晨报记者陈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