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落下帷幕 作品吸引众多客商的关注

海西晨报

一比一复刻的《永乐大典》、印刷精美的《宋画全集》、白先勇的经典作品签名本……4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落下帷幕,众多台版书籍以及两岸合编作品吸引了众多客商的关注。

与特区共成长,海图会已在厦门和台湾成功举办17届,展场面积累计31.6万平方米,两岸出版机构参展7938家(次),参展图书196万种1078万册,实现图书销售采购6.28亿元,达成版权贸易及合作项目3890项。海图会已经成为两岸图书展销、版权交易、信息交流及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也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发展成果。

两岸合力出版精品书籍

在本届海图会的外图台版图书专区,翻开《宋画全集·第四卷》,一幅幅含蓄、灵动的画卷在眼前展开,其中还收录有台北故宫绘画作品的三大镇馆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这本画册是两岸书业界经过16年锲而不舍合作出版的最新成果,今年1月正式出版,一共收录了宋人绘画作品223件(套)。这是它首次在大陆亮相。”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国际事业群总经理吴畇希告诉记者,这一两岸合编的重要成果也是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出版基金“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项目。

展会上,同样令人赞叹的还有《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大部分已损毁。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嘉靖副本《永乐大典》62册。出版社现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这部分《永乐大典》进行复刻。吴畇希告诉记者,为了还原原书风貌,这套书籍所用的纸张是安徽泾县专门定制的宣纸,并采用手工装订。“当初做这套书的时候是摄像机全流程记录。因为制作的时候,需要把文物拿出来对照,做出来的细节几乎跟文物一模一样,原书中的墨迹、水印、折痕都尽力还原,所以摄像机24小时记录,避免混淆。”吴畇希介绍说,《永乐大典》这套书在两岸的馆藏与保存,是两岸文脉同根同源的证明,也是两岸通力合作的成果。

众多业者争相“登陆”

海图会上台版书籍琳琅满目,也不乏台湾业者。从事出版行业近20年的台商陈建安几乎每年都会参加海图会。这一平台不仅为台湾的书籍打开了销路,也让他见证了两岸在出版业方面的交流合作。

“大陆在书籍制作方面越来越精良,在书籍的品质、装帧、设计等方面两岸慢慢地走向融合。”陈建安告诉记者,台湾历史类的书籍在大陆颇受欢迎,而大陆制作的科普类的书籍在台湾十分吃香。

此次陈建安作为台湾思行文化出版社总编辑也带来了不少台版书籍,不少台湾业者像他一样,把这一展会当成了打开大陆市场的平台。“台湾市场小,书籍一年的销量不会超过20亿元人民币,但是借助海图会这一平台,我们的销量可能达到翻倍的成长,这对于台湾出版业者而言,是很好的机会。”陈建安告诉记者,除了经济上交流,海图会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他十分支持展会能够持续办下去,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成果也成为他们来厦发展的重要支持。

合作形式更加深入

本届海图会首次以视频连线方式搭建海峡两岸版权贸易洽谈平台,达成两岸版权交易及产业项目合作256项。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杨佃青告诉记者,通过此次展会,他们与台湾的木马文化等多家台湾出版社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我们出版的一套世界自然文学大师系列书籍,对方十分喜欢,我们也看中了他们一些书籍,接下来准备互寄样书,再进行后续的沟通。”杨佃青告诉记者,随着两岸图书交流的不断深入,合作的形式也更加丰富,“现在我们与台湾的合作不局限在图书的版权交易,也可以两岸共同策划选题,共享作家与画家的资源,甚至可以直接跟台湾的作家和画家约稿。因为大陆的市场比较大,他们所能拿到的版税远比台湾要高得多,能吸引他们来大陆发展。”(晨报记者陈翠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