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蜗牛“组队散步” 物业组织人工捕捉

厦门晚报

连日来,厦门降雨明显,每次降雨过后,湿漉漉的地面常常可见大蜗牛出没。不少好奇的市民朋友拍照发朋友圈,有些小朋友甚至会好奇地用手去触摸。专家提醒,厦门区域内的大蜗牛大多是非洲大蜗牛,它们是一些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建议不要触摸,更不要食用。

小区草丛人行道随处可见 物业组织人工捕捉

近日,市民丁洁下班后,在路边的绿化带上看到了一些蜗牛爬出来“组队散步”,最大的有七八厘米长,最小的也有三四厘米长。丁洁觉得大蜗牛爬行的画面挺有意思的,于是拍照发朋友圈。

市民蔡先生近日经过小区楼下时,也遇到一只大蜗牛“出门散步”,他立即拿起手机拍下了蜗牛悠闲的身影。一时兴起,他将照片上传朋友圈,并赋诗一句:暑去秋来一场雨,蜗牛过处身心凉。

“大雨后的清晨,小区的草丛、人行道,甚至墙壁上经常可以看到大蜗牛的身影。”航空祥郡小区物业主管康胜志说,他们大多采用戴手套人工捕捉,最近数量多的时候,两个小时内捕捉了一大麻袋。他说,小区内有些小孩子看到蜗牛后会去抓起来玩,物业工作人员每次看到后都会上前劝导不要摸。

城市中天敌少繁殖快 建议采取人工捕捉来治理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昆虫生态学博士谢钦铭说,市民平时看到的大蜗牛基本上是非洲大蜗牛,它在厦门分布比较广。很多小区之所以会出现“常抓常有”的现象,很大原因跟城市中蜗牛的天敌萤火虫、蟾蜍等比较少,且蜗牛自身繁殖速度比较快有关。不过,非洲大蜗牛喜欢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数量一般不会大暴发。

谢钦铭说,非洲大蜗牛是一些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建议不要去触摸或食用,以免被感染。

小区该如何防治非洲大蜗牛?对此,谢钦铭建议,采用针对性强的微生物农药配合食物诱捕和人工捕捉的方式来治理。他不建议使用毒性较强的药物,以免对其他生物造成伤害。此外,及时清理杂草、垃圾堆、乱石堆等适宜非洲大蜗牛藏匿与繁衍的环境,也可以降低其数量。(记者 颜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