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安市下白石镇西南部的鲈门港区,远远就看到岸边五颜六色的“地标建筑”——渔家小屋,便知道到了宁海村。蓝黄相间的现代渔排尽显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成果。如今,三个万亩海上养殖示范区已成为渔民放海牧歌的“聚宝盆”,一幅“海上田园、多彩渔村”的和谐画面在此拉开。
1993年,宁海村村民便在海上搭起了泡沫网箱,开始养殖黄瓜鱼、龙须菜等。但粗放的养殖方式,使得海域环境不断变差。
“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水质越来越差,鱼也很容易生病,养什么都很难活,损失越来越大,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办。”养殖户王君惜说。
养殖方式的转型刻不容缓。
要转型,党建引领是关键力量。借着中央环保督察和宁德市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契机,2018年11月,宁海村党支部书记龚仙亮带头,成立了福安市安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探索“党支部领办公司”的经营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拉开了该村养殖方式转型的大幕。
公司成立的第一件事,便是启动海上渔排升级改造,将原来的泡沫、木质网箱和浮球更换为环保型深水抗风浪塑胶网箱和浮球。期间,部分村民不赞成渔排升级改造,他们认为,宁海村一直以来都是用泡沫和木质的网箱,材质上没有问题。
党支部书记龚仙亮意识到,要想改变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村民的思想。于是,他邀请专业人士科普塑胶网箱和浮球的优势,支部党员纷纷带头升级改造各自的网箱。反对者的思想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支持起升级改造。村民王明金说:“还是塑胶网箱好,网箱沉得深些,投喂的饲料不容易堆积在海底,而且台风来了也能扛得住,实用又环保。”
如今,宁海的海域上再也看不到泡沫、木质的网箱和浮球,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塑胶渔排。在福安市财政局和下白石镇党委、政府的引导资助下,宁海村共建成小网箱5000口、大网箱32口、管理房1座,用于养殖黄瓜鱼、真鲷鱼、鲈鱼、石斑鱼等。村民们纷纷入股,产生的经济价值达2.3亿元。2020年,宁海村仅渔排的租金村财收入便达到了145万元,从“空壳村”逆袭成村财突破百万元的产业村。
宁海村党支部并未满足现状,而是抓住下白石半岛第三产业发展的机遇。2020年12月,看着宁海村海岸线的房子凌乱不整,宁海村党支部另辟蹊径,对海岸沿线120多幢楼的立面和屋顶进行改造,每幢楼的外墙和屋顶采用不同的颜色,营造出“海上田园”的诗情画意。
同时,宁海村党支部引入企业投资建设一批星空房,含6间海上住宿和2间海上餐厅。目前,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圣地,走出了渔旅融合的发展路子。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申请海上交通路线牌,与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打造‘海上田园,多彩渔村’渔旅结合综合体。”龚仙亮说。
(本报记者张文奎通讯员黄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