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之城”泉州博物馆 架起历史与现实桥梁

东南早报

一件件文物与藏品连接历史与现实,架起沟通的桥梁。“世遗之城”泉州的博物馆不仅种类多且极具地方特色,以博物馆为窗口,是了解宋元泉州这一国际大都会的绝佳角度。早报此趟“博物馆里的宋元泉州”之旅,就从位于泉州海交馆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开启。

宋元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泉州,依托强大的中华帝国,具有强劲的跨洋贸易驱动力,跃升为“东方第一大港”,吸引了大量外国移民,泉州也因此出土了大量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石刻。泉州海交馆里的元·天主教刺桐主教安德烈石墓碑、元·基督教尖拱形四翼天使石墓碑,就是宗教石刻中的典型代表。

安德烈石墓碑

这方石墓碑为元代文物,高63厘米、宽45厘米、厚9厘米。原碑顶作尖拱形,尖拱下浮雕两个有飘带的飞天,上面刻有莲花,莲花上竖立十字架。碑面正中阴刻数行拉丁文字,9行拉丁文译文:“此处埋葬着安德烈·佩鲁贾……”

安德烈·佩鲁贾是意大利方济各会传教士,刺桐的第三任主教。1326年他致信家乡,描述了刺桐的繁盛和基督教的传播情况。后来,他卒葬泉州,墓碑珍藏在泉州海交馆,信函原件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

安德烈在信中提到当时泉州宗教信仰自由的情况:“在此大帝国境内,确有天下各国和各宗教派别之人,所有的人皆可按照各自教派而生活。”

四翼天使石墓碑

这方基督教尖拱形四翼天使石刻,长53.5厘米、宽51厘米、高9.5厘米,为元代文物,1975年出土于泉州东门外仁风街,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碑刻形制为尖拱形,碑面浮雕一位以佛像之姿趺坐的男性天使,身披蒙元时期贵族妇女流行的云肩,着袖袍,双手合捧莲花十字架,肩后展开的羽翼后有中国飞天常见的飘带,趺坐于中国传统的朵云纹样。

飘带、云肩、四翼造型、趺坐、山形冠、璎珞、莲花十字、云气纹等中西多种文化元素,显示了元代泉州各宗教之间互相适应与融合的状态。这种多元共生的文化景观,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但在宋元时期的泉州很常见,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结果。(记者 张素萍 王柏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