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社区火龙果大丰收 居民走上幸福小康路

福建日报

黄昏,厦门翔安区大宅社区华灯初上。不远处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内,同样“星星点灯”。这些灯是为了增加光照,更好地促进火龙果成长。在这片1400多亩的火龙果园里,累累硕果已垂挂枝头。

居民陈跃进笑眯眯地从温室大棚里钻出来:“我们刚刚从台湾引进了新型的多层种植系统,还有一些新品种。前期已经收了两批次1500多斤,眼见又要大丰收了,我得在棚里多盯一盯。”

一产兴旺,特色农产品突出。凭借这一产业优势开发的火龙果茶、火龙果酒等10余种衍生品初具规模;到大宅赏火龙果花、品火龙果、住特色星空民宿,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我省最具规模的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大宅火龙果种植基地年产值约4500万元,乡村旅游每年带来收益近1000万元。大宅也先后荣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等系列称号。当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让居民走上幸福小康路。

产业带动:村民回乡创业忙

在翔安大宅社区火龙果交易点,居民们正在将新鲜的火龙果分拣装箱。

2006年回乡栽种火龙果前,陈跃进常年在外唱戏,孩子同样也外出务工,一家人收入并不高。短短几年间,由于回乡栽种火龙果,陈跃进一家迅速走上了致富路。

陈跃进兴奋地说,家里的33亩地,一年就有40多万元收入。更重要的是,在社区的网络销售平台运营下,他们有5亩火龙果开放给游客自采,作为生态采摘游,自采的价格高了近一倍。现如今,大宅早已走出单纯种植的范畴,成为远近闻名的火龙果集散交易市场。

大宅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陈锦芳告诉记者,大宅社区下辖三个自然村,家家户户都种植火龙果。引进台湾补光灯技术后,促进了火龙果增产,社区的居民乐开了花。

党建引领:创新种植经营模式

“大宅在2000年就开始栽种火龙果,但那时村民们各自经营,收益不高。在推行‘支部+协会’模式之后,面貌焕然一新。”陈锦芳回顾。

以“党建富民强村”为契机,大宅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自治能力,通过建立乡村党校、社区书院,组建“大宅乡村振兴促进会”等,共谋村庄建设,共营产业发展。

在成立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实行“支部+协会”模式,创新火龙果种植经营模式后,大宅社区385户居民,如今有99%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同时,设立8个网格责任片区和党员示范岗10户。大家一起琢磨种植技术、提升品质,探讨合作社在种植、运营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从“零散经营”到“抱团取暖”,带来农户收入提高,品牌优势打响的同时,也为乡村特色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海云介绍,合作社充分整合地方优势资源,通过综合开发火龙果系列产品果茶、果酒、果脯、馒头、面条等10余种衍生品,规范生产流程,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委托生产和招商设厂改进生产工艺,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火龙果衍生品IP,已初具成效,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三产共融:走在小康大道上

每逢周末,厢语香苑民宿的主人便要忙着接待客人。7栋民宿改装的30多个房间,兼具古厝的古朴和现代的质感,成为网红打卡点。厢语香苑民宿经营者郭龙飞说,周六晚的黄金时段,从现在开始已经预订到8月份,十分紧俏。

采摘火龙果,享受一顿“十二道村味”,再喝一杯火龙果酒……田间地头的火龙果宴,别开生面。

2018年,大宅引入国企,发挥翔安北部香山资源,依托火龙果产业、闽南文化和生态资源,着力打造火龙果田园综合体;通过策划“香山风景名胜区+大宅乡村火龙果绿色旅游”线路,推出火龙果休闲观光、“十二道村味”流水席、农夫市集等旅游配套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和民宿快速发展,成为厦门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已成功举办数年的“翔安大宅火龙果文化旅游节”,以七保堂为中心,从田园烟花秀到美食旅游市集、从民谣歌手快闪到田间四重奏、从涂鸦到摇滚、从田间带货到村味直播、从解压喊泉到荷塘夜色,每年此时的大宅,比春节还要热闹。

千亩火龙果园,诸多乡村一日游项目——果园采摘、结伴抓泥鳅、田间烤番薯、池塘约垂钓、环村骑行、拍照打卡……入围福建最美乡村的大宅,具备美丽乡村的一切元素。

党建引领共富、一二三产共融、两岸产业共建、多元力量共促,专注一颗火龙果的大宅,正带领居民奔走在幸福小康路上。